肝硬化源于各种肝病,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其次是非酒精性肝脏脂肪浸润和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其他较少见但同样重要的病因包括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和代谢性肝病。
病因不明时,可以称为隐源性肝硬化,这部分病例显著减少,部分原因是其中许多为未经诊断的NAFLD。
以下列出的是肝硬化的各种病因
慢性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合并或不合并丁型肝炎)。
酒精性肝病。
代谢性疾病:NAFLD、肥胖、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症、无β脂蛋白血症。
胆汁淤积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胆道梗阻:机械性梗阻、胆道闭锁、囊性纤维化。
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布加综合征、静脉闭塞性疾病、右心衰竭。
药物和毒物:胺碘酮、甲氨蝶呤。
肠道旁路:行空-回肠吻合术缩短病态肥胖患者的消化道或绕开患病区域或阻塞。
印度幼儿肝硬化(环境中的铜中毒,现在已很罕见)。
隐源性肝硬化。
各种慢性肝损伤几乎都会出现肝纤维化,并可能最终进展为结节性肝硬化。肝纤维化主要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后者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导致I和III型胶原沉积于肝实质和Disse间隙。胶原沉积于Disse间隙会出现血窦的毛细血管化,使血窦丧失其特征性的开放性,进而影响肝细胞和血浆之间的交换。伴随活化,肝星状细胞变得具有收缩性,这可能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门静脉阻力增加的主要决定因素。[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腹腔镜下硬化的肝脏由 Dr Eugene Schiff 和 Dr Lennox Jeffers 惠赠;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通常这一过程呈上行性,影响通过肝脏的血流,进而导致门脉系统内压力升高、血液分流。这些变化导致门脉高压,在此基础上出现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以及携带营养物质的血液绕过肝脏。随着肝损伤进展导致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进而导致肝脏正常的蛋白合成减少、营养不良,进而形成腹水和凝血因子减少。此外,正常肝脏对门静脉血有解毒功能,血流受影响时,源于肠道的产物绕过肝脏进入大脑,形成肝性脑病。
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生化、影像学和组织学发现与其病变过程相一致,肝脏合成功能得以维持,没有门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和/或黄疸。[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黄疸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Dr Thomas F. Sellers/ Emory University;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肝功能不全逐渐进展,出现肝脏合成功能降低和门脉高压的并发症,例如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和/或黄疸,就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