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静脉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是首选治疗。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乙酰半胱氨酸偶尔经口服用。[61] 对于静脉吸毒患者,若其已完全失去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则可能需要经口服用乙酰半胱氨酸。
若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并且有理由怀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则应立即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Toxbase
对于单次急性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应在摄入后4小时检测。[41]Toxbase 若患者摄入后 4 小时内就诊,那么检测过量摄入 4 小时后的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因素为,是否可获得急性摄入对乙酰氨基酚 4-8 小时后的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而不是患者就诊的时间;即,对于疑似有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患者,若无法在急性过量摄入后 8 小时内取得体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则应立即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进行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 INR 检测的血液标本应与进行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检测的血液标本同时采样。
一旦取得 4 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水平的检测结果,应将对乙酰氨基酚水平与其相对应的摄入后时间绘制在相关列线图上。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paracetamol treatment graphRumack-Matthew nomogram 如果标绘点落在治疗线上或在其上方,患者应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如果标绘点在治疗线下方,则大部分患者无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然而,若生化检测提示急性肝损伤(例如,ALT 水平在正常上限之上),也可考虑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而不论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列线图治疗线之下与否。Toxbase
在完成一个典型的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过程后(21 小时)重复血液学检测。若满足治疗终点,则患者可安全出院,并建议其在出现呕吐或腹痛时应返回医院就诊。
肥胖患者:如体重>110 kg,应取 110 kg 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单位:mg/kg)。
妊娠患者:应取目前体重(即母亲和胎儿体重,而非妊娠前体重)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活性炭 : 儿童:口服/鼻胃管给药,单次剂量 1 g/kg;成人:口服/鼻胃管给药,单次剂量 50 g。
对于急性单次摄入>75 mg/kg 对乙酰氨基酚后 2 小时内来诊的较合作患者,可考虑进行活性炭治疗;若在摄入后 2 小时内进行活性炭治疗,可能降低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需求。
有证据(极低质量)表明,活性炭是降低对乙酰氨基酚吸收的最好选择。[39]在摄入大剂量 (≥40 g) 对乙酰氨基酚后平均 2 小时内接受活性炭治疗的患者,其体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活性炭治疗后≥1 小时检测)显著低于未接受活性炭治疗的患者。[40]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指南建议,应在摄入大于 10 g 或 200 mg/kg(以两者中较小者为准)对乙酰氨基酚后的 2 小时内使用活性炭,或者在摄入缓释型对乙酰氨基酚或 >30 g 速释型对乙酰氨基酚后的 4 小时内使用活性炭。[34]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静脉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是首选治疗。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乙酰半胱氨酸偶尔经口服用。[61] 对于静脉吸毒患者,若其已完全失去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则可能需要经口服用乙酰半胱氨酸。
若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并且有理由怀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或认为摄入的(在 1 小时内急性摄入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剂量>150 mg/kg,则应立即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Toxbase对于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150 mg/kg 的患者,在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前应先等待血液检测结果。
应尽快检测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应同时为检测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 INR 而采血样。
一旦取得对乙酰氨基酚水平的检测结果,应将其与相对应的摄入后时间绘制在相关列线图上。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paracetamol treatment graphRumack-Matthew nomogram 若标绘点落在治疗线上或位于线上方,则应继续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或在摄入剂量<150 mg/kg 的患者中开始治疗)。如果标绘点在治疗线下方,则大部分患者无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然而,若生化检测提示急性肝损伤(例如,ALT 水平在正常上限之上),也可考虑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而不论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列线图治疗线之下与否。Toxbase
在完成一个典型的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过程后(21 小时)重复血液学检测。若满足治疗终点,则患者可安全出院,并建议其在出现呕吐或腹痛时应返回医院就诊。
肥胖患者:如体重>110 kg,应取 110 kg 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单位:mg/kg)。
妊娠患者:应取目前体重(即母亲和胎儿体重,而非妊娠前体重)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静脉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是首选治疗。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乙酰半胱氨酸偶尔经口服用。[61] 对于静脉吸毒患者,若其已完全失去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则可能需要经口服用乙酰半胱氨酸。
若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并且有理由怀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出现黄疸或有肝区压痛时应立即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Toxbase
应尽快检测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应同时为检测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 INR 而采血样。
若 ALT 在正常上限之上、或 INR >1.3(没有其他原因:如,华法林)、或可检测到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则应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在完成一个典型的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过程后(21 小时)重复血液学检测。若满足治疗终点,则患者可安全出院,并建议其在出现呕吐或腹痛时应返回医院就诊。
肥胖患者:如体重>110 kg,应取 110 kg 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单位:mg/kg)。
妊娠患者:应取目前体重(即母亲和胎儿体重,而非妊娠前体重)计算乙酰半胱氨酸剂量。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对于累积过量的所有患者均应立即开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47]所有对乙酰氨基酚累积过量病例均应与医学毒理学专家会诊讨论。
若 24 小时内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75 mg/kg,则极少出现毒性作用。但是,人类药品委员会声明,不应依赖对乙酰氨基酚剂量(mg/kg/24 小时)来指导治疗。[47]
最后一次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至少 4 小时后采集血样做以下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检测 (LFT)、全血细胞计数 (FBC) 和 INR。若距最后一次摄入对乙酰氨基酚>4 小时且符合以下所有要求,则不太可能产生肝脏毒性:患者无症状;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0 mg/L;INR 为 1.3 或更低;ALT 在正常范围内。Toxbase
若满足所有以上标准,则可停用乙酰半胱氨酸。若血清肌酐也正常,则患者可出院,并建议若其出现任何症状(呕吐、腹痛)应返回医院。Toxbase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这些病例病程发展复杂,强烈建议医学毒理学专家会诊讨论。
有肝中毒临床特点(例如黄疸或肝区压痛)的患者,应使用乙酰半胱氨酸进行紧急治疗。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静脉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是首选治疗。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乙酰半胱氨酸偶尔经口服用。[61]对于静脉吸毒患者,若其已完全失去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则可能需要经口服用乙酰半胱氨酸。
在最后一次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至少 4 小时后检测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 INR。
若血液检查提示有肝脏毒性,则应给予乙酰半胱氨酸。
若距最后一次摄入对乙酰氨基酚>4 小时且符合以下所有要求,则不太可能产生肝脏毒性:患者无症状;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0 mg/L;INR 为 1.3 或更低;ALT 在正常范围内。
若满足以上所有标准,则无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若已开始,则可停止治疗),患者可出院并建议若其出现任何症状(呕吐、腹痛)应返回医院。
这些可包括生理学支持(如插管和通气、输注用于血压支持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对意外过量患者进行教育。
支持性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对于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乙酰半胱氨酸 : 儿童和成人:1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 小时;随后 5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4 小时;然后 100 mg/kg 静脉输注,持续 16 小时。
这一特定患者群(在过去 2 天或更早的时间内摄入超过 24 小时许可剂量但<75 mg/kg 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肝中毒风险较低,但若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有疑问或存在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的危险因素(例如,肝药酶诱导剂),则可考虑进行血液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尿素和电解质、肌酐、碳酸氢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 INR)。
若血液检查提示有肝脏毒性,则应给予乙酰半胱氨酸。
若距最后一次摄入对乙酰氨基酚>4 小时且符合以下所有要求,则不太可能产生肝脏毒性:患者无症状;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0 mg/L;INR 为 1.3 或更低;ALT 在正常范围内。
若满足以上所有标准,则无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若已开始,则可停止治疗),患者可出院并建议若其出现任何症状(呕吐、腹痛)应返回医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昂丹司琼 : 儿童:单次剂量 0.1 mg/kg,静脉给药,单次最大剂量为 4 mg;成人:单次剂量 4-8 mg,静脉给药
在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期间发生呕吐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通过予以止吐剂(例如昂丹司琼)进行处理。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虽然使用昂丹司琼进行预治疗对于减少接受静脉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的呕吐很有效,但其对于严重过敏样反应并没有效果并且还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