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蓄意滥用药物之一。[1] 在英国,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过量使用药物,占医院收治中毒患者的 48%,且每年导致约 100-200 人死亡。[2] 然而,随着自我伤害行为的减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发病率也相应下降。[3][4]

美国每周约 5000 万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份的药物。[5] 中毒可发生于因疼痛而自我服药的过程中或在蓄意过量服药之后;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蓄意过量服用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1][6]

在 2016 年,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国家毒物数据系统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ison Control Centers' 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 报告了 49,417 例单独对乙酰氨基酚(680 例危及生命或致残性;82 例致死性)暴露病例(指有实际或疑似毒物接触 [即,摄入、吸入、吸收])和 21,676 例涉及对乙酰氨基酚和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的病例(446 例危及生命或致残性;42 例致死性)。[7]

临床上,急诊患者过量使用非处方镇痛药的比例很高,其中牙痛作为危险因素尤其明显。[8][9][10] 许多品牌药物含有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意外过量。

在成人和儿科患者中,很少有在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导致医源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病例。[11][1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