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回顾性图表分析表明,8 小时的乙酰半胱氨酸输注方案对于因摄入超治疗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而就诊的患者可能较安全,且肝毒性风险较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0 m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或在摄入 8 小时后保持静止)。[62]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microRNA-122 (miR-122)、角蛋白-18 (K18) 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 1) 这三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模型对于需要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早期发病的急性过量和晚期发病的急性和累积过量)患者来说,其预测急性肝损伤的能力要优于单独使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