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预后一般取决于基础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 与预后差相关的特征包括:[1][4][9][20][8][21][22][26]

  • 主要预后因素:

    • 大量心包积液(即,舒张期无回声区>20 mm)的证据

    • 高热(即>38℃ [>100.4℉])

    • 亚急性病程(即,几天内持续有症状,却没有明确急性发作)

    • 在 7 天内对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无反应。

  • 次要预后因素:

    • 与心肌炎相关的心包炎(心肌心包炎)

    • 免疫抑制

    • 外伤

    • 口服抗凝治疗。

存在主要预后因素提示需住院治疗及全面评估心包疾病的病因。[1][20]

在70%-90%的无明显并发症或复发的患者中,急性特发性心包炎大体上为自限性疾病。 如果不治疗,化脓性心包炎一律为致死性,接受治疗时,死亡率为40%。 细菌性和结核性心包炎经常出现并发症(达30%-50%出现缩窄)。 强化透析对尿毒症性心包炎一般有效。 肿瘤性心包炎经常出现积液,积液常常为复发性且难以治疗。[1][5][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