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临床分类[1]

心包炎可以根据炎症持续时间、病因及并发症/后遗症分类。

A. 急性心包炎(新发,<4-6 周)

  • 炎性心包综合征与以下 4 个标准中的至少 2 个相关:

    • 心包炎性胸痛

    • 心包摩擦音

    • 新见弥漫性心电图 ST 段抬高或 PR 段压低

    • 新见心包积液或心包积液恶化。

  • 其他支持性发现包括:

    • 炎症标志物 [即 C 反应蛋白 (CRP)、红细胞沉降率 (ESR)、白细胞 (WBC) 计数] 升高

    • 通过先进影像学技术(即心脏 CT 或心脏磁共振成像)发现心包发炎证据。

  • 可与纤维素性或渗出性(浆液性或浆液血性)心包积液相关。

B. 持续型心包炎

  • 症状和体征持续>4-6 周、但<3 个月,无缓解。

C. 复发性心包炎

  • 首次有记录的急性心包炎发作后,症状和体征复发,干预的无症状间隔期为≥4-6 周。

D. 慢性心包炎

  • 症状和体征持续>3 个月。

亚型:

  • 缩窄性(由于心包慢性加厚)

  • 渗出-缩窄性(心包腔内大量积液合并心包增厚所致缩窄)

  • 黏连性(非缩窄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