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性别、年龄为 20 至 50 岁、透壁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肿瘤、病毒和细菌感染、尿毒症、透析治疗和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心包炎在男性中更常见,尤其是病毒性心包炎,其男女比例为3:1。[7]
此疾病在年龄为20-50岁成人中更常见。[7]
存在两种形式:尿毒症性心包炎和透析相关心包炎。据报道,6%-10% 的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患者在透析开始前或开始后不久出现尿毒症性心包炎。心包炎的发生率随着氮质血症(血尿素氮>21.4mmol/L [>60 mg/dL])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1]
据报道,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高达13%发生透析相关性心包炎。 腹膜透析不足的患者偶尔出现透析相关心包炎。 大多数患者在1-2周内对强化透析产生反应。
心包炎常常与类风湿关节炎和狼疮等疾病相关,但临床上可能不明显。[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