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A组:无警示征象(尤其是当发热消退);能够耐受足量口服液体补充,每6小时排尿至少一次;接近正常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
患者可送回家,每天报告疾病情况,直到走出危急时期。[2]
应鼓励患者休息并进行口服补液(例如,成人补液约2500mL/24小时,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维持剂量补液)。
口服补液选择果汁、清汤比水好。
应该避免红色或褐色的液体,因为这些液体可能在患者呕血时造成混淆。
应监测患者警示征象的发展情况。 应给予患者有警示症状概述的小册子,如果出现任何警示征象,建议立即返回医院。 应每天进行血细胞计数。
警示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或压痛、持续性呕吐、临床积液、黏膜出血、嗜睡或烦躁不安、肝脏肿大超过2cm、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和血细胞比容增加。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怀疑、可能和证实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应尽快上报有关部门,从而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登革热传播。[2]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对乙酰氨基酚 : 儿童:10-15 mg/kg,口服,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75 mg/kg;成人:500-1000 mg,口服,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000 mg
发热时可用温水擦拭。
疼痛或发热时可以使用常规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但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其可增加出血倾向。
B组,出现警示征象:存在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妊娠、儿童和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肾损害、溶血性疾病)、家庭或社会支持差(例如独居或远离医疗机构、患者没有可靠的交通手段)、红细胞压积增加或血小板计数迅速减少。
患者需要住院。
应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处于感染的阶段(即发热或严重)。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疑似感染登革热的患者应在医院特定区域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静脉输液 : 维持补液(M)+5%液体流失(将体重划分为若干个10kg,M=第一个10kg按100mL/kg计算,第二个10kg按50mL/kg计算,超过20~50kg按20mL/kg,5%液体流失最高按50kg体重50mL/kg计算)48小时内完成。
更多如果患者并不是处于危险早期阶段(即血浆渗漏),应鼓励他们进行口服补液(例如,成人补液约2500mL/24小时,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维持剂量补液)。
口服治疗无效或患者进入危险期(红细胞压积增加、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第三间隙液体丢失、体位性脉压下降)应开始0.9%的生理盐水(或林格氏乳酸盐液)静脉补液,并持续24~48小时。[1][56] 血浆渗漏一旦下降,静脉输液速率可以逐渐减少。[2]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然而,其他的公式也有报道,因此应参考本地治疗方案。
儿童的公式应使用理想体重。 儿童血浆渗漏可以通过液体复苏在短时间内更快的控制。[1]
胶体液(如右旋糖酐70或6%的淀粉)较晶体液(如0.9%的生理盐水、林格氏乳酸盐液)无明显临床优势。[75][76][77] WHO指南明确指出何时应该使用胶体液(如顽固性休克和抗晶体复苏)。[1][2]
患者因利尿可出现低钾血。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停止静脉输液并给予富钾的液体。
静脉输液应谨慎,从而避免液体超负荷。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怀疑、可能和证实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应尽快上报有关部门,从而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登革热传播。[2]
恢复期的临床指标改善,以及患者的食欲和健康状态都有所好转。
一旦患者恢复健康,患者48小时无发热,且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稳定升高,患者可以出院。[2]
C组:存在明确的警示征象:在严重感染血浆渗漏的关键阶段(伴或不伴休克)、严重出血或严重的器官损害(例如肝脏和肾脏损害、心肌病、脑病或脑炎)。
患者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应进行重症监护和输血。
应确定患者处于危险期的持续时间、之前的液体平衡状况。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疑似感染登革热的患者应在医院特定区域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静脉输液 : 维持补液(M)+5%液体流失(将体重划分为若干个10kg,M=第一个10kg按100mL/kg计算,第二个10kg按50mL/kg计算,超过20~50kg按20mL/kg,5%液体流失最高按50kg体重50mL/kg计算)48小时内完成。
更多根据WHO的算法,建议24~48小时内快速静脉滴注晶体液和胶体液。[1][56] 血浆渗漏一旦下降,静脉输液速率可以逐渐减少。[2]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然而,其他的公式也有报道,因此应参考本地治疗方案。
儿童的公式应使用理想体重。 儿童血浆渗漏可以通过液体复苏在短时间内更快的控制。[1]
胶体液(如右旋糖酐70或6%的淀粉)较晶体液(如0.9%的生理盐水、林格氏乳酸盐液)无明显临床优势。[75][76][77] WHO指南明确指出何时应该使用胶体液(如顽固性休克和抗晶体复苏)。[1][2]
患者因利尿可出现低钾血。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停止静脉输液并给予富钾的液体。
静脉输液应谨慎,从而避免液体超负荷。 目前的共识是在早期使用胶体液治疗,而针对难治性不稳定的患者给予输血。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怀疑、可能和证实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应尽快上报有关部门,从而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登革热传播。[2]
通常,患者的病情会在液体治疗的数小时内稳定。 如果患者仍然不稳定,其他原因如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不平衡(例如低血钙、低血糖)、心肌炎或肝坏死应进行适当的检查和处理。
如果患者病情没有改善,红细胞压积下降,应怀疑有内出血,需立即输血,然而,由于存在液体超负荷的风险,因此要谨慎输血。 目前的共识是在早期使用胶体液治疗,而针对难治性不稳定的患者给予输血。
极少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即使血小板计数非常低),因而不建议,除非有活动性出血。
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就预防登革热和血小板减少症成人患者的出血而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加支持性治疗并不优于单独采用支持性治疗,并且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例如,荨麻疹、严重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容量超负荷)。[80]
恢复期的临床指标改善,以及患者的食欲和健康状态都有所好转。
一旦患者恢复健康,患者48小时无发热,且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稳定升高,患者可以出院。[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