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是居住或在过去 2 周内曾去过登革热疫区旅行。 重症疾病更可能见于年龄 1 至 5 岁儿童、老年人以及妊娠期。

发热

发热是感染的标志,通常起病急骤。

经常是突然发作,峰值非常高,为 39.4°C 至 40.5°C(103°F 至 105°F)。 可以是两相,有弛张热或低热。

通常,持续约5到7天,并且可导致幼儿惊厥或谵妄。

快速退热提示登革热感染的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关键阶段。[2][9]

皮肤潮红/皮疹

在感染早期表现有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的弥漫性潮红。登革热患者中,在正常的皮肤岛间可见皮肤潮红。[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登革热患者中,在正常的皮肤岛间可见皮肤潮红。来自 S.A.M.Kularatne 教授收集的资料 [Citation ends].

可发展成累及全身的斑丘疹或风疹样皮疹,通常在发热的第三或第四天。 对累及皮肤施压,潮红区域可褪色。[55]

随病程皮疹逐渐消失,出现苍白区域岛。

肌痛/关节痛/头痛

腰酸,关节痛,肌肉痛,骨痛是常见的。

头痛也常见,通常是持续的头部前部痛。 通常在几天内得到改善。

眼球运动或施加到眼球小的压力后常见严重眶后疼痛。

出血迹象

常见于DHF。

有瘀点,紫癜,或止血带测试阳性。束臂试验阳性,表现为似风疹的皮疹和瘀斑。[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束臂试验阳性,表现为似风疹的皮疹和瘀斑。来自 S.A.M.Kularatne 教授收集的资料 [Citation ends].

可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呕血,黑便,阴道出血(育龄妇女),或从静脉穿刺部位出血。

这些体征可见于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 (DHF),但在登革热时较少见,因此应区分感染阶段。[1][2]

黏膜出血是一个警告信号,指示患者登革热感染即将进入感染的关键阶段。[2][9]

嗜睡/躁动

常见于DHF。

这些警告信号提示登革热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关键阶段。[2][9]

肝肿大

常见于DHF。

肝脏肿大>2cm和触诊有压痛是一个警告信号,表明登革热感染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关键阶段。[2][9]

腹胀

可能提示存在腹水。

常见于DHF。

这些迹象的存在提示血浆渗漏,这是一个警告信号,提示登革热感染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危急阶段。[1][2][9]

胸膜炎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可能提示存在胸腔积液。

常见于DHF。

这些迹象的存在提示血浆渗漏,这是一个警告信号,提示登革热感染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危急阶段。[1][2][9]

循环衰竭迹象

提示存在休克,可诊断为DSS。[1][2]

症状包括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脉压减小<20mmHg,舒张压下降,直立性体位血压下降>20mmHg,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和尿量减少。

其他诊断因素

胃肠道症状

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和/或存在味觉改变。

腹部疼痛和压痛或持续呕吐提示患者即将进入感染的危急阶段。[2][9]

这些症状更常见于DHF。

上呼吸道症状

症状如咳嗽和喉咙痛等非典型表现可见于轻度感染。

危险因素

居住于或在过去 2 周内曾前往登革热疫区旅行

对于居住于或曾去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的患者,应高度怀疑登革热。

1到5岁儿童

儿童发生严重感染和死亡的危险性更高。[1][8][9][33] 约90%的登革出血热(DHF)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 1至5岁孩子死于登革热感染的危险性是11岁至15岁儿童的四倍。[34] 在高度流行地区,如泰国,登革出血热(DHF)主要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7]

那些本来血管内皮渗透性较强的儿童发展为严重感染的危险性更大。[34]

老年

尽管DHF和DSS在成年人中不常见,然而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很高,尤其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老人危险性更高。[1][9][35][36][37]

妊娠

妊娠可能是母体死亡率升高和产前结局不佳的一个危险因素;然而,数据存在不一致性。

怀孕期间,母体的生理,激素和免疫发生变化(例如,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减少),由于这种变化,会增加病毒感染对母亲和胎儿的危险。

据报道,剖宫产、先兆子痫、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感染垂直传播的发生率较高。[38][39]

一项关于苏丹东部的研究指出,78例感染登革热的孕妇中,孕妇死亡率和产前结果较差的发生率为17%。[40] 然而,高发生率并不能代表正常的实践经历。

一项针对 14 项研究的 Meta 分析发现,目前的证据并未表明产妇感染会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流产和死产的风险。[41]

尚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合并症的发生

一些合并症可能增加登革热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些合并症包括消化性溃疡病、异常阴道出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血红蛋白病、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肾衰竭、肝硬化、高龄以及既往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1][42][43]

暴露于受感染的血液制品

登革热病毒可通过血液制品、皮肤黏膜暴露或针刺伤传播。[19][20] 一项研究估计,登革热通过血液制品的传播率约为 37%。[21]

生活中使用无盖水容器

这是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3]

女性

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患严重感染或死亡的风险。[44]

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就医行为的差异造成的。 另一个假设是,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在生理和免疫机制方面的差异导致的。[44]

心肌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更高。[25][35]

肥胖

与营养不良的儿童相比,肥胖的儿童更易感染登革热病毒,且预后较差。[17][45][4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