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在一些国家中实行疫苗接种作为预防措施。[2][5]在澳大利亚有一个政府资助的疫苗接种项目。[6][52]使用的全细胞疫苗95%以上有5年的效期。[53][5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畜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接触未经巴氏消毒奶制品的人、兽医以及与微生物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种疫苗。[6]疫苗接种前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包括既往史、皮肤试验和血清检查。曾暴露于贝氏柯克斯体不应该接种疫苗,因为注射疫苗的局部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一项系统评价发现意大利株一期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负责处理动物(或其产物)、人员和屠宰场非直接接触动物的工人感染急性Q热。然而,系统评价显示研究中数据存在系统误差,因此推断使用疫苗的效果仍缺乏有力证据。[55]

对于有发生持续性局灶性感染风险的患者(如妊娠、之前存在的瓣膜病变或血管病变,或由于 HIV 感染或癌症化疗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应避免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动物分娩物。有严重心脏瓣膜病变或血管病变的患者应当进行专业的再分类。贝氏柯克斯体具有强传染性,且有可能成为生物恐怖武器,因此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的实验室进行培养。[2][56]

二级预防

因为预防效果的窗口期很窄,因而一般不推荐暴露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然而,如果暴露时间可以确定,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孕产妇和高危人群在大剂量暴露后,如生物恐怖袭击后,有必要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96]健康人群常规暴露后不推荐进行暴露后预防。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CBRN incidents - clinical management & health protection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