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包括接触(直接或间接)受感染动物的尿液、在疫区居住或到疫区旅行(雨季时的热带地区以及夏末时的温带地区)或者在近期受自然灾害(例如水灾)影响的地区居住或到该地区旅行,以及参加水上运动。

弛张性高热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1][2]

头痛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肌痛

见于下肢,最可能是腓肠肌,钩端螺旋体病的特殊表现。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结膜充血

双侧性,钩端螺旋体病的特殊表现。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肌肉压痛

位于腓肠肌,可能位于脊柱旁肌。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其他诊断因素

男性

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常被感染。[21][23][32]有些文献称,与女性相比,男性病情更严重。

潜伏期为 7-14 天。

平均潜伏期一般为 7-14 天,但范围为 2-30 天。

寒战或寒颤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腹痛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恶心或呕吐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腹泻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乏力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厌食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畏光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眼痛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颈项强直

无菌性脑膜炎的体征。

出现于免疫期。

咳嗽

免疫期出现的肺部症状。

呼吸困难

免疫期出现的肺部症状。

胸痛

免疫期出现的肺部症状。

咯血

免疫期出现的肺部症状。

少尿或多尿

免疫期的严重病例通常可以观察到表现为多尿和低钾血症的急性肾衰竭。

少尿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心律失常

出现于免疫期。

淋巴结肿大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

脾肿大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肝肿大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黄疸

出现于免疫期。

淋巴结肿大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以及免疫期。

精神状态改变

可能包括意识模糊、幻觉、攻击行为和谵妄。

出现于免疫期,但罕有出现。

斑丘疹

持续 1 或 2 天的非瘙痒型皮疹。

出现于急性期/初期,但罕有出现。

危险因素

接触(直接或间接)受感染动物的尿液

钩端螺旋体在自然界经由宿主动物的慢性肾感染传播感染。最常见的带菌动物为啮齿动物和小型兽类。这些动物一旦受感染,它们就会在其生命的剩余时间里在尿液中排泄或流出钩端螺旋体。有风险的特殊群体包括:兽医、乳牛场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猎人以及动物处理者。与尿液的间接接触见于与农场和潮湿土壤中的水的接触。[2]

在疫区居住或到疫区旅行

世界各地的农村和城市地区均已发现钩端螺旋体病;但雨季时的热带地区和夏末时的温带地区的感染率最高。[1][8]钩端螺旋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周或数月,尤其是在水和潮湿土壤中。[2][8]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有感染该疾病的风险。[22]

在近期发生水灾的地区居住或到近期发生水灾的地区旅行

水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是该病原体污染水源的有利条件。接触受污染的水是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高危险因素。[1][2]

参加水上运动

自 1998 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与水上运动有关,尤其是在热带地区。国际性淡水运动赛事期间曾出现过重大疫情。[3][18][20][21][3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