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病被视为世界范围内传播最广泛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已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现该疾病。热带地区的雨季以及温带地区的夏末为发病高峰期。[1][8]据估计,温带地区的年发病率为每 100,000 人 0.02-1.00 例,热带地区的年发病率为每 100,000 人 10-100 例。疫情爆发期间的发病率更高,为每 100,000 人 100 例。[7]在美国,夏威夷的发病率最高。1992 年,估计的年发病率为每 100,000 人 128 例。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株长期感染带菌动物的尿液。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尿液。接触可能继发于职业性接触或因偶然接触到疫水。从动物到人类的直接传播在兽医、屠夫、养牛户和养猪户以及啮齿动物防控工作者中较为常见。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以及参加水上运动的运动员有患该疾病的风险。[18][19][20][21][22]淡水游泳、漂流、划皮艇、划独木舟、钓鱼、打猎以及骑轻型摩托车是与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相关的活动。疫情与近期水灾及参与水上运动项目相关。[19][20][21][23][24][25][26]此外,在过去 10 年的大型疫情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与淡水运动项目相关,尤其是暴雨和水灾之后。[7]军事人员是在疫区高风险活动期间暴露于感染的另一群体。[7][27]地理测绘已经发现在哥伦比亚的咖啡豆产区务农者存在职业暴露。[28]实验室事故、输血及移植后感染的情况较少见。[29]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30]有些国家/地区已确定,在日常生活中赤脚走路会感染该疾病。[31]

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常被感染。[21][23][32][33]有些文献称,与女性相比,男性病情更严重。尚未观察到该疾病有年龄组差异。

钩端螺旋体病一直反复出现,其原因是跨国旅行人员增加以及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