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的危险因素为最近去流行区(中美和南美洲、加勒比地区、非洲)旅行过、未免疫接种、蚊虫叮咬(患者通常回忆起曾被伊蚊叮咬过)以及在雨季和旱季早期旅行。
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 大部分症状性感染者出现骤起发热,平均体温为 39°C (102°F),持续 2~6 日。[2]
感染初期,会突发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平均体温为 39°C [102°F])、头痛、肌痛、头晕和乏力等,可持续 2 ~6 日。[2]
这是感染期的特征性症状。
感染期间,尽管体温很高,缺乏特征性的心动过速,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有这种表现。
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感染期)并伴有急起发热,持续 2 ~ 6 日后,15% ~ 25% 患者在间隔 24 ~ 48 小时的退热(缓解期)后,会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形式(中毒期),并伴有发热、黄疸、腹痛、肾功能衰竭和出血素质。[2]
可能在中毒期出现。
15% ~ 25% 的患者会发展为轻度至潜在致死性的出血热,并伴有出血点、瘀斑或来自齿龈、鼻腔、粘膜或放血部位的明显出血。[2]
在中毒期间,常见有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蛋白尿和/或肝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在出血热患者中,传播水平反应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可能伴有肝功能衰竭,并常伴有肾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在晚期患者中,先兆性症状通常对于补液和升压支持治疗没有反应。
中毒期以症状复现为特征,通常伴有腹痛、呕吐和嗜睡等症状。
中毒期以症状复现为特征,通常伴有腹痛、呕吐和嗜睡等症状。
中毒期以症状复现为特征,通常伴有腹痛、呕吐和嗜睡等症状。
由于蚊子是已知唯一的黄热病传播媒介,因此防止蚊虫叮咬是保护性措施,但难以实施。黄热病是由非洲伊蚊和美洲趋血蚊传播的。
尽管已证明可通过热带斑点蜱虫进行实验性传播,但尚未在人类中发现这种情况。[1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