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筛查

在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慢性肾脏病 (CKD) 筛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2]

筛查糖尿病肾病的原因:

  • 检测微量白蛋白尿十分重要,因为诸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等干预措施能够防止其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可导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升高,并导致疾病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 (ESRD)。[23][24]

  • 进展期糖尿病肾病更为难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且更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并需要透析治疗。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很可能在进展为肾衰竭之前死于心血管病因。[23][24]

需要筛查糖尿病肾病的人群:[1]

  • 1 型糖尿病-诊断后 5 年。

  • 2 型糖尿病-明确诊断时

糖尿病肾病筛查检验:

  • 每年检查一次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1][25]

  • 晚期糖尿病肾病因微血管病变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美国,建议 1 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在其糖尿病最初确诊 5 年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2 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需在确诊时筛查,之后若无视网膜病变证据则两年后筛查一次。若有异常发现,可能需要更为频繁的随访(例如每年一次)。[26]在英国,为所有 12 岁以上的 1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确诊时以及之后每年一次的视网膜病变筛查。[27]

糖尿病筛查:[26]

  •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 年龄 ≥ 45 岁

    • 超重(体质指数 [BMI]≥25 kg/m2)

    • 一级亲属中的糖尿病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 高危族裔或种族群体(例如非洲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

    • 有分娩体重>4.1 kg (9 lb) 婴儿或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

    • 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 血脂异常(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35 mg/dL [0.9 mmol/L] 和/或血清甘油三酯浓度≥250 mg/dL [2.8 mmol/L])

    • A1C≥5.7%,葡萄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异常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血管疾病病史。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建议,在所有 BMI≥25 kg/m2 以及根据 A1C、空腹血糖或 2 小时口服糖耐量试验显示存在一个或多个附加危险因素的成人中,应每 3 年检测一次是否存在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在无危险因素的个体中,ADA 建议于 45 岁开始进行检测。[28]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USPSTF) 建议,在 40-70 岁超重或肥胖的成人中,进行异常葡萄糖筛查作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一部分。筛查的最佳间隔时间不确定。根据有限的证据,USPSTF 建议每 3 年进行一次筛查。[29] 加拿大预防医疗工作组 (CTFPHC) 建议,采用经过验证的风险计算器来确定糖尿病高危人群。他们建议使用 HbA1c 对风险增高的个体进行筛查,针对高危人群每 3 至 5 年重复筛查一次,极高危人群每年一次。[30]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 建议,对于 40 岁及以上的成人、高危种族群体的较年轻成人、体质指数>30 的人群或存在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人群,采用自我评估调查问卷或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3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