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可能对无症状性小催乳素瘤和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患者进行监测,无需治疗。[12]
卡麦角林 : 治疗初期,0.25 mg,口服,每周两次,或 0.5 mg,口服,每周一次,每 4 周按 0.5 mg/剂逐渐增加,直至催乳素水平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更多溴隐亭 : 治疗初期,每日 1.25~2.5 mg,口服,每 2~7 天按每日 2.5 mg 逐渐增加,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催乳素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催乳素瘤的一线疗法。证据 A
即使对无意怀孕的患者,也建议在治疗初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治疗其他症状(如恼人的溢乳)。
患者需要意识到,治疗可能导致生殖能力恢复,因此需要采取避孕措施。
开始时使用低剂量治疗以避免不良反应,在前几个月期间,根据高催乳素血症控制和肿瘤缩小情况逐步增加剂量。
如果患者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至少 2 年后,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那么对于这类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试验最有可能成功。[12][22]
多达 64% 的催乳素微腺瘤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复发,该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停药后最初 12 个月内。[23]
目前无比较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小催乳素瘤和月经过少/闭经女性的对照试验。 若微腺瘤女性患者除月经不调外无其他症状,并且无意怀孕,可以考虑使用雌激素和周期性使用孕酮进行治疗(如雌激素/孕酮复方口服避孕药),而不需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除可以避孕外,该治疗还可恢复月经周期的规律性。
可考虑使用经蝶骨手术来治疗不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长期治愈率(以正常催乳素水平判定)为:小催乳素瘤病例为 60%。[1]
经蝶骨手术可能很复杂,且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和/或尿崩症,需要进行永久性激素替代治疗,尽管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于侵袭性巨大腺瘤病例。
若症状性高催乳素血症持续存在,则手术后,还需继续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卡麦角林 : 治疗初期,0.25 mg,口服,每周两次,或 0.5 mg,口服,每周一次,每 4 周按 0.5 mg/剂逐渐增加,直至催乳素水平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更多溴隐亭 : 治疗初期,每日 1.25~2.5 mg,口服,每 2~7 天按每日 2.5 mg 逐渐增加,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催乳素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男性和女性催乳素瘤的一线疗法。证据 A
开始时通常使用低剂量治疗以避免不良反应,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根据高催乳素血症控制和肿瘤缩小情况逐步增加剂量。 相较于小催乳素瘤,巨催乳素瘤通常需较高剂量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卡麦角林因其恢复血清催乳素水平和缩小肿瘤的效果明显,[12] 耐受性更好且给药更方便的治疗方案。[14]
妊娠期催乳素微腺瘤增大的风险很小,因此一经确诊怀孕,此类患者应立即停止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由于妊娠期催乳素大腺瘤增大的风险更大 (20%-30%),因此,在整个妊娠期,此类患者可继续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在视野损害恶化后重新开始服用。妊娠期催乳素水平会增加,因此在妊娠期测定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对监测催乳素瘤患者并无用处。已证明妊娠期服用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均安全。[15][25][26]
如果患者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至少 2 年后,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那么对于这类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试验最有可能成功。[12][22]
多达 64% 的催乳素微腺瘤患者和 93% 的催乳素大腺瘤患者因尝试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而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复发,该情况更可能发生于停药后最初 12 个月内。[23] 因此,对于计划怀孕的催乳素瘤女性患者,最好能够推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计划,直至怀孕结束。
可考虑使用经蝶骨手术来治疗不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长期治愈率(以正常催乳素水平判定)为:小催乳素瘤病例为 60%,巨腺瘤病例仅为 26%。[1]
经蝶骨手术可能很复杂,且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和/或尿崩症,需要进行永久性激素替代治疗,尽管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于侵袭性巨大腺瘤病例。
若症状性高催乳素血症持续存在,则手术后,还需继续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患有微腺瘤或无法检出的垂体肿瘤的绝经后女性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
当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时,任何乳溢通常均可改善。
卡麦角林 : 治疗初期,0.25 mg,口服,每周两次,或 0.5 mg,口服,每周一次,每 4 周按 0.5 mg/剂逐渐增加,直至催乳素水平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更多溴隐亭 : 治疗初期,每日 1.25~2.5 mg,口服,每 2~7 天按每日 2.5 mg 逐渐增加,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催乳素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被认为是一线疗法。证据 A
开始时通常使用低剂量治疗以避免不良反应,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根据高催乳素血症控制和肿瘤缩小情况逐步增加剂量。
如果患者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至少 2 年后,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那么对于这类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试验最有可能成功。[12][22]
多达 93% 的催乳素大腺瘤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复发,该情况更可能发生于停药后 12 个月内。[23]
可考虑使用经蝶骨手术来治疗不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长期治愈率(以正常催乳素水平判定)为:小催乳素瘤病例为 60%,巨腺瘤病例仅为 26%。[1]
经蝶骨手术可能很复杂,且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和/或尿崩症,需要进行永久性激素替代治疗,尽管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于侵袭性巨大腺瘤病例。
若症状性高催乳素血症持续存在,则手术后,还需继续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卡麦角林 : 治疗初期,0.25 mg,口服,每周两次,或 0.5 mg,口服,每周一次,每 4 周按 0.5 mg/剂逐渐增加,直至催乳素水平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更多溴隐亭 : 治疗初期,每日 1.25~2.5 mg,口服,每 2~7 天按每日 2.5 mg 逐渐增加,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催乳素降至目标水平和/或肿瘤缩减至目标大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被认为是一线疗法。证据 A
开始时通常使用低剂量治疗以避免不良反应,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根据高催乳素血症控制和肿瘤缩小情况逐步增加剂量。
卡麦角林因其恢复血清催乳素水平和缩小肿瘤的效果明显,[12] 耐受性更好且给药更方便的治疗方案。[12][14]
如果患者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至少 2 年后,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那么对于这类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试验最有可能成功。[12][22]
多达 64% 的催乳素微腺瘤患者和 93% 的催乳素大腺瘤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复发,该情况更可能发生于停药后最初 12 个月内。[23]
可考虑使用经蝶骨手术来治疗不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长期治愈率(以正常催乳素水平判定)为:小催乳素瘤病例为 60%,巨腺瘤病例仅为 26%。[1]
经蝶骨手术可能很复杂,且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和/或尿崩症,需要进行永久性激素替代治疗,尽管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于侵袭性巨大腺瘤病例。
若症状性高催乳素血症持续存在,则手术后,还需继续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