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未知。可能由以下 4 个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1.遗传易感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的 HLA 基因位于染色体 6 的短臂上,似乎在该病的患病倾向中发挥主导作用。1 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 HLA-DR3(可见于 HLA-B8 和 HLA-A1的连锁不平衡)和 HLA-DR4 相关,2 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 HLA-DQB1 和 HLA-DRB 相关。基因分型已确认高频率的 HLA-DRB1*0301、HLA-DRB3*0101、DQA1*0501 和 DQB1*020,并与 HLA-DRB1*0401 次级关联。[3][7] 此外,有证据表明其他非 HLA 基因座(对补体因子、免疫球蛋白和 T 细胞受体进行编码)在该病的患病倾向中亦发挥作用。
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 (A、C、D) 和 EB 病毒
药物:酚丁、米诺环素、替尼酸、双肼屈嗪、甲基多巴、呋喃妥英、双氯芬酸、阿托伐他汀、干扰素、匹莫林、英夫利昔单抗和依泽替米贝
中药制剂:黑升麻和大柴胡汤。
3.自身抗原。主要候选因素包括:适用于 ASGP-R 抗体的去唾液酸蛋白受体 (ASGP-R)、适用于抗肝肾微粒体-1(抗-LKM-1)自身抗体的细胞色素 P450 2D6 (CYP2D6)、适用于抗-LKM-3 自身抗体的 1 系 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适用于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腺(抗-SLA/LP)的 UGA-抑制性 tRNA-相关蛋白和亚胺甲基转移酶环化脱氨酶,和抗肝细胞胞质特异性(抗-LC1)自身抗体。[2][3]
4.免疫调节机制功能障碍。[3][7] 在 10%-20% 的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进展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 (APECED) 综合征的要素之一。[2][8] APECED 似乎是由自身免疫性调节基因突变引起的,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单基因突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据自身抗体存在的模式,自身免疫性肝炎被分为两类:
1 型: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 (SMA)、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和/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腺阳性抗体
2 型:抗肝肾微粒体-1 抗体和/或抗肝细胞胞质特异性阳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变异体包括: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组织学特征,但是具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抗线粒体抗体 (AMA) 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组织学特征,但是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抗核抗体或平滑肌抗体阳性、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有时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胆管炎或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特征,但是具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胆管造影术异常特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