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尿路感染的既往病史、压力性尿失禁或性生活较频繁。

发热

全身性感染的非特异性证据。

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炎药物的患者,或者患有晚期肾衰竭或脓毒症综合征的患者,可能有正常的体温。

可见于 77% 的患者。[6]

其他诊断因素

恶心和呕吐

全身性感染的非特异性证据。

排尿困难、尿频或尿急

通常与膀胱炎或尿道炎相关。

不一定诊断为上尿路感染,但可能伴发。[6]

胁腹痛或肋脊角压痛

通常是单侧,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在早期或轻度疾病中往往不出现。

在 86% 的病例中会出现胁腹痛或肋脊角压痛。[6]

危险因素

频繁性交

单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在既往 30 天内每周性交频率≥3 次的女性更有可能患病(比值比为 5.6)。[6] 比值比为 1 表示患病可能性在两组中的可能性均等。比值比>1 意味着第一组更可能患病。比值比<1 意味着第一组患病可能性较小。性行为的机械性作用可促使大肠杆菌进入膀胱。 [21]

尿路感染

急性单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是女性并且发生在既往 12 个月内,症状进展的风险增加(比值比为 4.4)。[6]

既往曾患尿路感染可能会通过行为、微生物或遗传因素使得患者更易患尿路感染。[6]

如果发生在既往 30 天内,则与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比值比为 12.5)。[6]

糖尿病

据报道,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是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23][24]

在绝经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无症状性阴道大肠杆菌定植的患病率增加。[25]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黏附性增强可能与细胞因子分泌受损和多形核白细胞炎症反应降低相关。[26]

压力性尿失禁

非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 3.9。[6]

尿路异物(例如结石、导管)

复杂性病例的危险因素。

肾结石可使细菌隐藏于结石内部,而留置尿管可使细菌形成生物膜,帮助抵御抗生素的治疗。

解剖性/功能性泌尿系统异常

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异常包括多囊肾病、增大的前列腺、膀胱 - 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脱垂和神经源性膀胱。

解剖学问题,例如肾囊肿和输尿管脱垂使细菌隐匿在人体内不易被清除的部位(例如,在囊肿内)。

功能性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和反流增加了肾脏暴露于细菌的可能性。

免疫抑制状态(例如,HIV、移植、化疗、使用皮质类固醇)

复杂性病例的危险因素。

免疫抑制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程度,这将决定更有可能感染的类型,以及感染的风险程度。

皮质类固醇抑制整个细胞因子和炎症级联反应,使感染更有可能发生,而只有 CD4 细胞计数轻微下降的 HIV 患者可能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妊娠

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以及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日益松弛的骨盆支持系统增加了尿路梗阻的可能性。

母亲具有尿路感染病史

非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 1.6)。[6]

表明遗传或长期环境暴露的作用。[22]

新的性伴侣

非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 2.2。[6]

使用杀精剂

比值比为 1.7。[6]

可能会改变以乳杆菌占主导地位的正常阴道菌群,并便于大肠杆菌在阴道定植。[27]

年龄 18~50 岁

在这一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中更常诊断出非复杂性疾病。[7]

年龄 60 岁以上

复杂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医学问题的风险(例如,糖尿病和前列腺增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