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慢性疼痛

慢性、广泛性身体疼痛为特异性临床表现。

查体有广泛的压痛

触诊时患者存在广泛压痛点

其他诊断因素

休息后仍不能缓解的疲劳感

绝大多数 (>90%) 患者诉有明显的疲劳感。

睡眠障碍

患者经常报告的症状。

除非有理由怀疑原发性睡眠障碍,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不宁腿综合征,否则不推荐进行睡眠监测。

情绪障碍

纤维肌痛患者一生中抑郁和/或焦虑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此疾病的人群(分别为 74% 和 60%);30% 的患者在确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时也满足重性抑郁的诊断标准。[44]

认知功能障碍

许多患者都主观报告存在此症状,但尚不清楚其到底是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原发症状还是继发于睡眠质量差。

头痛

疼痛多为轴性疼痛,并且可能扩展至颈部和肩部。

麻木感/刺痛感

可能伴有疼痛,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变化。

僵硬

可能伴有肿胀感,但并无相应的查体证据。

液体潴留

患者明确诉说存在水肿,但查体无此发现。

对感官刺激过敏,例如明亮的光线、气味和噪音

患者可能存在过度的感觉过敏症状和体征,包括对触摸或穿紧身衣服敏感,对光线、噪音、气味敏感,或者对身体多个部位的触摸引起压痛感。

危险因素

纤维肌痛的家族史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普通成人纤维肌痛的患病率约为 2%,而纤维肌痛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可能高达 41%。[40]然而,专家认为不能排除环境因素促使家族中纤维肌痛的患病率增加。

与正常对照者相比,纤维肌痛患者中5-羟色胺、多巴胺和儿茶酚胺基因异常的比率增加。[41]这些发现对纤维肌痛的治疗有意义。

风湿性疾病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纤维肌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SLE)或慢性疼痛疾病(例如,骨关节炎)患者中纤维肌痛的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大约 15%-30% 的几乎任何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同时满足纤维肌痛的诊断标准,此时,应识别这些患者,并同时给予针对外周和中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42]

年龄 20-60 岁

发病年龄在 20-60 岁之间,好发年龄在 30 岁左右。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6]

女性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应用 1990 年标准时女男患病率之比接近 9:1,因为该标准需满足一定数目的压痛点;而应用 2010 年标准时,女性患病率仅为男性的 1.5-2 倍(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柔弱,更易达到 1990 年标准)。[1][2]

存在相关疾病

大多数的纤维肌痛患者同时符合相关或同源疾病的诊断标准,如肠易激综合征标准、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间质性膀胱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