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chow 三联征(即静脉淤滞、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仍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和 PE 的首选病因学模型。[1]
血管壁损伤: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促进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静脉瓣。血管壁损伤可发生于一系列的损害之后,其中包括外伤、既往 DVT、手术、静脉移植和中心静脉置管。[12]
静脉淤滞:血流缓慢和淤滞可促进血栓形成。静脉淤滞和充血可导致瓣膜损害,并可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静脉淤滞加重可由年龄>40 岁、长时间不动、全身麻醉、瘫痪、脊髓损伤、心肌梗死、既往卒中病史、静脉曲张、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和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导致。
血液高凝状态:许多其他疾病(遗传和获得性疾病)可增加患 PE 的风险。其中包括癌症、高雌激素状态(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肥胖、妊娠)、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脓毒症、输血和遗传性易栓症(凝血因子 V Leiden 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质 C 和 S 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血栓很少形成于肺血管中。栓子通常形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并引起栓塞。因此,其病理生理学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直接相关。上肢 DVT 所致 PE 发病率较低。[13]
与动脉血栓形成相比,DVT 中的血管内皮损伤似乎不太重要。[14] 与富含血小板的动脉血栓不同,DVT 主要由纤维蛋白和被包裹的红细胞(红色血栓)组成。尽管有血小板聚集现象,但此现象未见于血栓附着处,提示凝血级联反应的发生先于血小板的活化。[14][15]
当血栓脱落并阻塞肺血管时,则可引起 PE 发生。这种阻塞使肺血管阻力 (PVR) 增加,使右心室做功增加。右心室心率加快,根据 Frank-Starling 定律通过心室扩张增加前负荷,达到代偿目的。PVR 的进一步增加超过了右心室 (RV) 代偿机制,导致右心室过度扩张、RV 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和 RV 心输出量降低。RV 心输出量降低导致左心室 (LV) 前负荷降低。由于左心室充盈和心输出量降低,使平均动脉压降低,进而导致低血压和休克。对于原本健康的个体,仅 50% 的肺血管发生栓塞,就可能出现上述症状。[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