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死亡 |
短期 | 高 |
死亡率已从抗生素出现以前的100%下降到目前的大约20%。[29] 死亡率下降是因为早期诊断感染和迅速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这是改变疾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1] |
||
脑膜炎 |
短期 | 中 |
表现为发烧、寒颤、颈项强直和意识状态改变。 可以行LP和CSF化验进行诊断。 |
||
脓毒性栓子 |
短期 | 中 |
继发于抗凝或溶栓的颅内出血 |
短期 | 中 |
抗凝疗法具有出现出血风险,特别是在同时有并发症的患者中(比如,皮质静脉梗死、海绵窦段部分颈内动脉坏死、脑部或眶内出血)。[41] 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aPTT应该维持在正常值的1.5到2.0倍之间。[7] 如果认为患者适合进行抗凝疗法,但是在治疗中病情仍恶化,可考虑进行溶栓。该疗法通常仅用于治疗进行性加重的非脓毒性CST,有颅内出血、卒中以及血栓未能再通的风险。 |
||
硬脑膜静脉血栓 |
短期 | 低 |
血栓症可以蔓延到其他硬脑膜静脉窦,这取决于受累的部位和程度。[44] |
||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
短期 | 低 |
导致卒中 |
||
偏瘫 |
短期 | 低 |
继发于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随后会发作卒中。 |
||
构音障碍 |
短期 | 低 |
继发于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随后会发作卒中。 |
||
颅神经功能障碍 |
长期 | 高 |
多达30%的幸存者将留有颅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经过数月之后,这些症状将会改善。[1] 主要受影响的是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尽管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视神经可能会永久性受损。[41] |
||
失明 |
长期 | 低 |
发生于 16% 的病例中。 |
||
颅内脓肿(比如,硬脑膜下积脓或脑实质内脓肿) |
存在差异 | 低 |
文献报道颅内脓肿在海绵窦血栓形成(CST)之后的8个月出现。[44][73] 在出现脑脓肿时,抗生素通常选择单用美罗培南。 在出现这样的并发症时,治疗时间应该延长到至少6~8个星期。[29] 通常需要吸除脓肿。 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可能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脓肿。[73] |
||
垂体功能不全 |
存在差异 | 低 |
可能会急性发作,需要立即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会威胁生命。[68] 如果怀疑该病症,应该立刻开始替代治疗,同时等待实验室检查确诊。[68] 有报道在诊断CST之后的第4年出现远期并发症,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现象和性腺功能减退。[77] |
||
遗留面部肿胀和疹斑。 |
存在差异 | 低 |
作为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