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最后审核时间:十月 2018
最近更新时间:九月 2018

简介

相关疾病

疾病
描述

病毒性脑膜炎是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致病因素包括人类肠道病毒(最常见)、单纯疱疹病毒 (HSV)、腮腺炎、虫媒病毒(例如西尼罗河病毒)、HIV 以及(较罕见)流行性感冒。然而,该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且没有严重的后遗症。

细菌性脑膜炎罕见,但是病情严重。 肺炎链球菌B 型流感嗜血杆菌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 以及 脑膜炎双球菌 是成人和儿童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快速评估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

脑膜炎球菌感染可迅速进展至脓毒性休克伴低血压、酸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病死率很高,及时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这是一种进展性、危及生命的慢性或亚急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是 隐球菌 属。[1]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该病常常伴有全身受累。婴儿和新生儿面临的风险也增加。其他致病病原体包括 球孢子菌 属, 念珠菌 属或 荚膜组织胞浆菌[2][3][4][5]

伴有发热或全身体征的急性皮疹发作的患儿需要接受紧急评估和治疗。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是最可能危及生命的鉴别诊断之一。在儿童中,表现为皮疹并且可以导致脑膜炎这一并发症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包括婴儿玫瑰疹(第六病)等。

结核分枝杆菌血源性播散导致 结核性脑膜炎, 病灶出现在脑膜下或脑膜内时被称为 Rich 病灶。当 Rich 病灶破裂进入蛛网膜下腔时,发生脑膜炎。它可能由再激活(更常见于成人)或原发性感染(更常见于儿童)导致。依靠脑脊液检查进行诊断,其快速诊断对改善结局至关重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负链 RNA 病毒引起的。 狂犬病毒 属这种病毒通过无髓鞘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临床上狂犬病有两种形式:脑炎型(狂暴型)和麻痹型。这两种形式的前驱症状均包括:发热、寒战、不适、咽喉痛、呕吐、头痛和感觉异常。

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梅毒螺旋体神经梅毒可能发生在任何感染阶段,并且可能见于多达 10% 的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6] 它的特点是脑膜慢性隐袭性炎症,是梅毒密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CNS) 引起的。神经梅毒早期症状通常因累及脑膜血管所致,晚期神经梅毒可因脑膜血管受累或大脑和脊髓实质直接感染而引起。 头痛、假性脑膜炎、听力减弱活丧失、癫痫发作或神经病变这些症状提示神经系统受累。

贡献者

BMJ Publishing Group

利益冲突披露
This overview has been compil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existing sub-topic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