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30岁、女性、BMI值高和腕管空间异常。

手部麻木

优势手通常最先受累,而且最为严重。如果没有手部感觉方面的主诉,那么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时,应当极为谨慎。

夜间恶化

手部/手腕的感觉异常/疼痛使患者在夜间致醒,晃动手部可以缓解症状,这是腕管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正中神经分布区麻痹

麻木应当没有出现于鱼际区(由掌分支供应)和其他周围神经区域(尤其是尺神经和桡神经)。

掌侧前4根手指麻木

这与正中神经的分布有关。但是,许多腕管综合征患者主诉有整个手部的麻木。

其他诊断因素

症状呈间歇性

这是腕管综合征的典型特征,因为大部分鉴别诊断的症状都是持续性。

症状逐渐加重

有助于排除其他急性发作的主要鉴别诊断,例如神经根病。

手部无力

力量下降,特别是旋转力量(例如打开罐子或转动扳手)。

手部笨拙

特别是东西从手中掉落或难以实施精细运动任务。

手臂疼痛

通常情况下,从手腕掌侧辐射到前臂和上臂。

鱼际肌无力[尤其是拇短展肌(APB)]

测试拇指外展,与掌面成90°。拇长展肌(APL)将代偿无力的拇短展肌。

正常反射

在单纯腕管综合征中,肱二头肌、肱桡肌、肱三头肌和长指屈肌反射应该是正常的,这特别有助于排除神经根病。

手指僵硬

难以弯曲和伸展手指,第一次致醒时加重。

冷过敏反应

一些患者主诉有类似于雷诺现象的血管收缩症状,据推测,可能是由于伴行于正中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受累所致。

鱼际萎缩

如果出现鱼际肌萎缩,提示有严重腕管综合征。鱼际肌也可能因为潜在的关节畸形(例如腕掌关节骨关节炎)而导致扁平。

危险因素

年龄超过30岁

30岁以下人群很少出现腕管综合征(<10%),40-60岁是发病高峰。在工作年龄段人群中,腕管综合征患病率每10年都会上升约30%。这表明,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机制最终导致了正中神经的受损。60~65岁后,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下降,这可能反映了退休后的活动减少。[6][8][9][15][16][17][18]

BMI值高

BMI值升高和腕管综合征风险上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肥胖人群(BMI>29.9)的腕管综合征风险比非肥胖患者高2倍有余。这种相关性的原因仍不清楚。[17][19][18][20][21][22]

女性

女性患上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至少比男性高3倍,原因尚不清楚。[9][3][8][6]

腕管空间变化

腕管体积异常是腕管综合征少数的明确决定性原因之一。研究者已经发现各种肿瘤、赘生物、异常肌肉和其他占位性病变可以导致该变化。存在此类异常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单纯单侧症状,更重要的是症状主要出现于非优势手侧。[23][24][25][26][27][28]

手腕/腕骨骨折

既往腕骨骨折会使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上升2倍有余。

腕管综合征可以在骨折时急性发病,可能是由于神经受到了直接外伤,或出血和水肿引起腕管压力快速上升。亚急性腕管综合征的部分原因是石膏或夹板的外部压力,或康复期间手腕的压力上升。慢性腕管综合征可能是因为骨痂或畸形导致腕管空间缩小。[16][18]

方形手腕

方形手腕一直与腕管综合征的患病有相关性,尤其当手腕深度与手腕宽度的比值大于0.7时更是如此。手腕比大于0.7的人群的腕管综合征发病率会上升3倍有余。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控制该混杂因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性别差异。有证据表明,方形手腕会使腕管的剩余体积缩小。[20][29][30][31][32][33][34]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与腕管综合征的患病有显著相关性。据报告,高达29%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了腕管综合征(一般人群中,该数值约为10%~20%)。据推测,主要机制可能是腕关节滑膜和腱鞘增厚导致腕管变窄。[16][18][3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腕管综合征风险似乎较高。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糖尿病患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似乎至少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I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为85%。潜在基础机制包括多发性神经病受累的神经对受压的易感性增加,以及肌肉骨骼异常导致腱鞘炎和关节运动受限。[16][18][36][37][38][39][40][41][42]

透析

各种长期肾透析会增加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该风险似乎接近80%~90%,但此时,女性风险并不高于男性。根本原因可能是淀粉样蛋白在腕管内肌腱和其它结构上的沉积。[44][45][46][47]

妊娠

约有25%的妊娠期妇女会出现腕管综合征。妊娠晚期的腕管综合征患病风险更高(孕晚期的风险约为60%,孕早期和孕中期为20%);另外产妇年龄越大,腕管综合征的风险就越高。未育女性、高血压、方形手腕、水肿都会增加风险。腕管综合征通常在分娩后数周内消失,但也有可能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此时开始出现腕管综合征),尤其是实施母乳喂养的妇女。[16][31][48][49][50][51][52][53]

先天性腕管狭窄

腕管解剖结构变化可能会遗传。最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腕管狭窄会使得个体(或家族)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54][55]

涉及手部或手腕反复弯曲、扭转或震动的职业

考虑到与保险和医学法律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述问题一直是腕管综合征病因中最具争议性。以下事实似乎很有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肢体末端活动可能会损坏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尤其是易感个体。腕管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为优势手首先受累,而且最为严重,这表明,活动是一个潜在的病因。涉及手部或手腕反复弯曲和扭转的职业、或涉及使用震动工具的职业的风险很高。但一般情况下,工作活动的重要性可能被夸大了,尤其当考虑到其他危险因素时更是如此(例如BMI和手腕尺寸)。[6][8][56][57][58][30][59][60]

助行器

轮椅运动员的腕管综合征发病率很高。使用助行器(即拐杖、助行架或轮椅)似乎会增加腕管综合征风险。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使用了助行器,腕部的压力会不可避免的增高,或肢体末端会不可避免地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从而出现腕管综合征。[63][64]

吸烟

吸烟者患上腕管综合征的风险大约是非吸烟者的两倍。[17]

白人种族

白人患上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似乎最高,黑人最低。[7][8]

甲状腺疾病

有0%~6%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少见情况下,Graves病也与腕管综合征有关。一般情况下,一旦其他危险因素得到控制(例如BMI和手腕比),这种关联的强度会下降。[16][20][36][43][42]

激素替代治疗和/或卵巢切除术

研究者发现激素替代和/或卵巢切除术与腕管综合征有微弱的关联。[16][17]

使用键盘/电脑的职业

考虑到与保险和医学法律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述问题一直是腕管综合征病因中最具争议性。

非专业人士广泛认为有些职业(即使用键盘或电脑的职业)与腕管综合征有关,关于这一点的证据并不充分。[56][30][59]

缺乏体力活动

有一些证据表明,体力活动减少是腕管综合征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是,增加体力活动尚未被证明可治疗腕管综合征。[30]

运动和活动

据推测,某些涉及显著增加腕关节压力的运动活动可能会增加腕管综合征发病率,例如使用球拍的运动、骑自行车和编织活动,但是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61][6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