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抑郁、非法药物使用史或酒精饮用史、给药错误、共病、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史、自杀意念或行为及多种药物或不明物质摄入史。

精神状态异常

注意力或记忆障碍,特别是顺行性记忆丧失。应询问患者自药物暴露后的近期事件,例如谁将患者送至医院以及如何将患者送至医院。精神状态异常的更多细微体征包括行为或判断不当和情绪不稳定。

嗜睡、口齿不清、共济失调

苯二氮卓类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出现类似中毒的特征。

昏迷

大剂量可导致昏迷。

呼吸抑制

只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非常罕见;常见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

其他诊断因素

深部腱反射减弱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剂,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可引起深部腱反射减弱,较少情况下也可出现反常兴奋导致的反射亢进。任一反应均可引起共济失调,有助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

眼球震颤

病理性眼球震颤由前庭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受损导致,包括半规管、耳石器官和前庭小脑。虽然苯二氮卓类药物不会特定地损害前庭器官,但可能造成全身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包括前庭蜗神经),进而导致前庭功能减退。[33]

反常刺激

不常见,具有多动型、攻击型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会过分激动。

危险因素

抑郁症

应询问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或有抑郁症病史,是否产生过自杀的想法。

非法药物使用史或酒精饮用史

这使患者存在意外和蓄意药物过量的风险。

许多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患者也定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这将增加两种药物用药过量的风险。[18][19]滥用药物或酒精依赖的患者,往往联合用药(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且可能有抑郁症病史或曾自杀未遂。

用药错误

用药错误在自行用药的患者中尤其常见,但在医院中也会出现用药错误。[2]

共病

随着年龄增长和肝功能降低,药物过量的可能性更高。

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史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于多种病症,例如焦虑和背痛。

多种药物或不明药物摄入史

最常见的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药物(包括止痛剂)和抗组胺类药物(例如苯海拉明)。

自杀意念或行为

应询问患者近期生活事件、既往自杀未遂或自杀意念,以及刀伤等既往发作的体征。

老年

老年人通常会出现药物清除率下降和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因此其药物过量的风险尤其高。

药物相互作用

除了与娱乐性药物(尤其是酒精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共同服用外,一般不太可能发生。[20]

生物遗传易感性

虽然相当大的个体差异表明用药过量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其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未知。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