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

一位 24 岁女性被她的同学送到急诊科 (ED),这位同学怀疑她可能服用了过量“安眠药”。她因为恋爱心烦意乱,并承认在 1 小时前服用了数量不详的药片。服药之前,她饮用了约 2 至 3 杯酒。经检查,患者口齿不清、共济失调,但方向感正常,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为 12 分。她的体格检查正常,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病历记录显示该患者服用治疗恐慌症的处方药阿普唑仑。她否认摄入除酒精外的其他物质,否认其他共病。

其他表现

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的患者在急诊科时可能反应迟钝。患者可能很少有或没有病史,因此被看作健康人。如果患者由朋友或亲人送来,医生可能只能得到患者情绪状态或发现空药瓶的模糊信息。一些听起来相似的药物——可乐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氯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氯硝西泮——易相互混淆,混淆后果很危险。如果服用某一药物的患者,服用了错误的药物,且剂量相同(氯氮平 400 mg/日和氯硝西泮 ≥ 0.5 mg/日),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用药过量。

另一种出现药物过量的情况可能是在抢劫或强奸案例中,犯罪嫌疑人秘密给受害者服用一种强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氟硝西泮。这种药物备受犯罪嫌疑人的青睐,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快速见效的强效镇静剂,且易溶于饮料,而且它具有强效致失忆作用,使指控和起诉变得困难。氟硝西泮在美国是I类管制药物,被明令禁止,但制造商罗氏在一些国家以商品名为“罗眠乐”的产品进行广泛销售。它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娱乐性药物,拥有例如 Roofies、Roach和Mexican Valium之类的街头代用名。[2]患者可能于急诊科就诊,表示他或她被下药了,并在前一天晚上独自去过酒吧。患者也可能发现自己没有那晚的记忆,以及可能发现钱被偷了,或有身体受伤或性侵犯的迹象。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