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 40-60 岁、化疗或盆腔放疗史以及吸烟。

闭经

依据过去一年内停经不短于 60 天来预测 2 年内绝经的敏感性为 94%,特异性为 91%。[20]

重要的是要记住闭经的老年女性亦有妊娠的可能。

月经周期不规律

近 50 岁的女性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标志着其进入围绝经期。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还应评估造成月经过少的其他原因(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潮热和盗汗

血管舒缩症状 (Vasomotor symptoms, VMS) 可在绝经数年前出现。一项涉及 3302 名女性的绝经过渡期、多种族的观察性研究发现,中位 VMS 总持续时间为 7.4 年。[4] 在有特定末次月经期 (final menstrual period, FMP) 的女性中,VMS 持续的中位时间为 4.5 年,但是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早期报告潮热的女性中,其中位总持续时间>11.8 年。[4] 非洲裔美国女性报告的 VMS 持续中位时间为 10.1 年,是本次研究所有种族中最长的。[4]

多达 15% 的女性在绝经后数年仍有潮热。[22]

阴道症状

绝经过渡期常常出现阴道干燥、瘙痒和性交疼痛等症状,与雌激素在血液循环中的水平降低有关,又可导致阴道萎缩。高达 45% 的绝经期女性可出现阴道症状。[23] 盆腔检查中常发现阴道黏膜苍白干燥、皱褶减少,这些症状可能引起瘙痒、性交疼痛,并导致尿路感染。

情绪变化

易怒和情绪波动常见,包括从毫无来由地悲伤和哭泣,到不愿意社交互动。

其他诊断因素

睡眠障碍

这些症状通常在绝经过渡期出现,并因夜间潮热而恶化。

轻度健忘

轻度记忆力差错通常不能预示发生痴呆,这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和(潮红所致的)睡眠不良有关。

月经过多

通常在月经稀发前,大约 25% 的女性会在围绝经期出现至少一次偶发的月经过多。女性每年因月经量过多的就诊率为 2%,40 岁后上升至每年 4-5%,45-49 岁时达到峰值。[24]

月经出血量更多、时间更长或更频繁,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或恶性肿瘤等问题。

危险因素

40 至 60 岁

在西方国家的健康女性中,绝经是一个自然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 40 至 60 岁,年龄呈正态分布。在欧洲,中位绝经年龄为 50.1-52.8 岁,在北美洲为 50.5-51.4 岁,在拉丁美洲为 43.8-53 岁,而在亚洲为 42.1-49.5 岁。[2][9]

癌症治疗

化疗和盆腔放射可能会破坏卵泡,导致突然绝经。此风险会随化疗药物、剂量和接受治疗时患者年龄等情况而变化。使用烷化剂时此风险较高,该类药物可导致约 40% 接受治疗的病例发生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10] 放疗引发的风险取决于暴露于辐射的部位、剂量和接受治疗时患者的年龄。

吸烟

与非吸烟女性相比,吸烟女性的绝经年龄提前约 2 岁,并且更易出现潮热症状。[11]

卵巢手术

出于任何原因摘除卵巢都会立即导致绝经。摘除卵巢通常在治疗盆腔器官恶性肿瘤期间进行,例如卵巢癌。在对较年轻女性进行子宫切除术时,较少进行双侧卵巢切除,但双侧卵巢切除可能是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携带 BRCA 基因突变的绝经前女性可能会接受风险降低的手术,包括预防性卵巢切除术。[12]

母亲的绝经年龄

母亲的绝经年龄并不是女儿绝经年龄的一个显著预测因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