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病因尚不明确。[9] 导致恶性营养不良的最常见原因是以玉米或木薯为主食的膳食结构。 该病并非由母乳喂养时间过长造成。[10][11] 不认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或膳食中抗氧化剂水平较低是导致恶性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因为消瘦症患儿的膳食也存在同样的缺乏。[12][13][14]

与未患恶性营养不良的营养不良儿童或健康儿童相比,已发现罹患恶性营养不良的儿童血清和肝脏中的黄曲霉毒素水平更高。 然而,有证据表明,黄曲霉毒素水平与恶性营养不良之间的相关性因地理区域而异,恶性营养不良也见于无证据表明曾摄入黄曲霉毒素的人群中。[15][16][17]

根据人们过去 100 年来所做的假设,蛋白质缺乏、低白蛋白血症和过度氧化应激是导致恶性营养不良的原因。[18][19][20][21][22] 然而,给予高风险儿童蛋白质和抗氧化剂膳食补充剂,并未降低他们罹患恶性营养不良的风险,而且,即使采用蛋白质含量受限的饮食,水肿也会消退。[23]

最近感染麻疹被认为是危险因素之一,另外,经常有腹泻诱发恶性营养不良的报告。

社会和经济危险因素也会诱发该病,其中包括中止母乳喂养、出生顺序靠后、免疫接种不完整。 家庭环境动荡(例如,父母死亡、未与父母一起生活、抚养人未婚、母亲年纪较小、居住在临时住所或父母没有土地等)也被认为是导致儿童罹患恶性营养不良的原因,但有待确认。[10][12]

4 岁以上的儿童若罹患恶性营养不良,则潜在的结核病 (TB) 或 HIV 感染是较常见的病因。 没有证据表明 HIV 是直接原因,但恶性营养不良与贫穷、口腔病变易感性、持续腹泻、肠病、吸收不良、肠道菌群过度生长均有关系。[24]

TB 可能表现为对通常的治疗干预无反应的恶性营养不良,特别是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鉴别诊断中考虑 TB。

在肠微生物群探查方面的宏基因组学进展表明,患有恶性营养不良的儿童可能存在年龄依赖性微生物群成熟延迟,这种延迟可能出现在恶性营养不良发生之前。 对于一个小鼠模型,恢复缺失的特定细菌种类有助于营养恢复。[25][26][27]

病理生理学

人们对于恶性营养不良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达成的共识是,患者全身的细胞膜均受到损伤。 这一损伤导致细胞中的钾和水分流失,大部分重要器官系统出现功能障碍。 这种情况不属于水分潴留,而是细胞内的水分流到细胞外,从而造成水肿。 患者全身钾含量显著减少,通常降至 35 mmol/kg 或更低(正常值为 44 mmol/kg)。 这与细胞内的钾流失量一致。 重症病例中还发现了危及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和低磷酸盐血症。 尽管发生低钠血症,患者全身的钠含量却会升高。 恶性营养不良患者的心输出量平均减少 30%,[28] 肾脏钠排出分数降低可高达 70%。[29] 大多数病例会出现中度贫血(Hb 为 80-100 g/L [8-10 g/dL]),但血浆游离铁含量升高。 脂肪的传输和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脂肪聚集在肝脏细胞内。 小肠绒毛和脑部白质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萎缩。

分类

WHO 对 6 至 59 月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分类[1]

中度营养不良

  • 无对称性水肿表现

  • 将身高别体重 z 评分在 -2 至 -3 之间或上臂中部臂围 (mid upper arm circumference, MUAC) 在 11.5 cm 至 12.4 cm 之间定义为中度消瘦(也称为中度急性营养不良)

  • 将年龄别身高 z 评分在 -2 至 -3 之间定义为中度生长发育迟缓。

重度营养不良(包括恶性营养不良病,重度急性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

  • 将对称性水肿定义为恶性营养不良,无论其他人体测量参数如何

  • 将身高别体重 z 评分<-3 或 MUAC<11.5 cm 定义为重度消耗(也称为消瘦症,是重度急性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

  • 将年龄别身高 z 评分<-3 定义为重度生长发育迟缓。

标准差评分(或称 z 评分)的计算方法是受测人群与参照人群中位数之间的差值除以参照人群的标准差。[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