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膳食纤维摄入、食物营养不足、遗传倾向性、感染、应激、肥胖或低出生体重。

排便困难或疼痛

病史通常显示伴随紧张的排便疼痛如何起病,以及从一次排便到下次排便间增加的延迟。

排便间的长间隔

排便之间间隔天数的增加,一般表明便秘严重程度恶化。 但是如果没有医学辅助,年纪大些的儿童可能不会排出嵌塞在巨直肠的粪便。

大便失禁

在排除大块粪便后,大便失禁可能会缓解。 持续的失禁,尤其是夜间发生的,表明重症巨直肠或者罕见的脊髓异常畸形。

少量、软便失禁

与非停滞性大便失禁的正常大便失禁相比,充溢性大便失禁通常是量少而频繁,并且是松软的粪便。

腹部可触及粪块

中央肿块可从延伸至脐上,有时可高至肋骨下缘,表明存在嵌塞并提示巨直肠的大小。 根据儿童的体型,触诊可能有困难的。

其他方面健康的儿童

功能性慢性便秘的儿童其他方面通常是健康的,成长正常。

其他诊断因素

腹痛

腹痛常与便秘一起出现。 诊断时还应考虑便秘的器质性病因,肠易激综合征常与便秘一起发病。 在这些病例中,尽管已经消除了粪便负荷,但疼痛并未改善。

肛裂

在任何年纪,肛门检查可能显示肛裂,这是排便疼痛一项病因。 肛裂可能是急性或慢性。

相关的膀胱问题

可能表明便秘的神经源性或肌源性原因,或大便和尿失禁。 直肠中的大粪块也可对膀胱产生压力,导致尿急和/或遗尿症。 恶化的遗尿症和功能性大便失禁病史,可能预示着脊髓异常,例如脊髓拴系。

异常肛门外观

检查中显著扩张的肛门可能指示神经性病因。 这可能表明括约肌发育不良(即,肛门直肠畸形)。如果是动态扩张(即,反射性肛门扩张),必须考虑儿童性虐待,除非检查时可见直肠的大块粪便负荷。 当直肠排空时,需重复检查。 肛门的位置很重要,前端肛门开口更常见于女性,可能会导致便秘。 应仔细检查识别肛门闭锁或狭窄。

神经学检查异常

因此,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检查下背部和深腱反射,以评估是否存在产生便秘的神经性原因。

危险因素

低膳食纤维饮食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了低膳食纤维与便秘之间存在的相关关联。[18]

食物营养摄入不足

目前已证实,便秘的儿童其热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较低。[18] 过度摄入牛奶可能加剧儿童便秘因素之一。

遗传易感性

便秘的发生似乎有家族聚集性,近一半的重症便秘者有家族史。[12]

无对照的证据表明,同卵双胞胎之间的便秘严重程度相同,而异卵双胞胎二者如果都有便秘,但便秘程度不同。

感染

在一组小规模但容易治疗的便秘儿童亚群中,已经发现造成排便疼痛的肛周 A 型链球菌感染是导致便秘的一个强促发因素。[13]

已有研究表明在慢性便秘患儿中,其尿路感染发病率总保持在 11%。[19]

压力

父母经常反映儿童便秘的初次发病或复发与童年应激相关。

对非潴留性大便失禁,应激的关系甚至更强。

例如:强制性如厕训练、在学校受到欺负或取笑、丧失亲人和受到虐待。

与健康儿童相比,功能性排便障碍儿童经历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包括性虐待)明显更多。[20]

肥胖

在肥胖儿童中,便秘和粪便污染内裤的发生率更高。[21]

低出生体重

一项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低于 750 g 的儿童有更高的便秘发病率,并与神经发育损害相关。[22]

精神病史

一项研究显示除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自闭症和发育延迟)以外,ADHD 与便秘强有较强的相关性。[2][3]

免疫失调

有些食物不耐受(特别是牛奶过敏)病例可导致嗜酸性直肠炎和随后的排便不适,造成便秘。[14][15][16] 某些食物,特别是牛奶产品,可导致便秘,但引起肠道炎症的过敏反应机制尚未得到证实。

液体摄入不足

对于单纯性便秘儿童,虽然医生一般建议增加其液体摄入量和液体摄入种类,但没有证据表明这比常规液体摄入更有效。[23]

创伤

意外的肛门直接外伤不常见,如有任何外伤的证据,须怀疑是儿童性虐待。[1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