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位 5 个月大的男婴出现排出硬便困难和延迟。 他妈妈陈述,宝宝排便时会大声哭闹,偶尔大便中或尿布上会有新鲜血点,会紧张几个小时甚至可能一天不排便。 宝宝最近刚断奶,从母乳喂养改为牛奶配方奶粉,起初他并不愿意接受配方奶。 宝宝目前正茁壮成长,现在喂养正常。 无新生儿排便延迟,也无过度呕吐或腹胀病史。

案例#2

一位注重身体形象希望减肥的 14 岁女孩,改变了她的饮食并减少了进食量。 此外,因担心学校卫生间的卫生,她避免在学校如厕。 她找到儿科医生反映腹痛、腹胀、胀气、排便困难和排便疼痛。

其他表现

在 90% 到 95% 的便秘儿童中,便秘问题是功能性的。[1] 然而在诊断时应考虑器质性病因。 在任何引起排便疼痛的原因,如肛裂、肛周链球菌感染、食物不耐受(特别是牛奶过敏)、硬化萎缩性苔癣以及儿童性虐待之后都可能出现慢性便秘。 拒绝排便也可能是复杂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例如在自闭症或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中的交流障碍。[2][3] 继发于长期巨直肠的直肠大便负荷,会导致感觉或行为反应不良,可能造成童年后期的大便失禁。不常见的便秘原因包括那些在生命最初几周出现的异常,例如先天性巨结肠或直肠肛门畸形。在青少年时期,饮食不正常以及进食障碍可导致便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