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在大多数儿童中没有发现病因因素。 排便疼痛(任何原因)和足够容纳大便的直肠容量,这两个因素结合导致了小儿便秘。[11] 一系列的便秘事件是由最初的硬便导致,而硬便往往是由于低膳食纤维、营养不良和/或水的摄入量不足引起,另外不太常见原因是由于结肠蠕动延迟。 结肠输送大便时间过长,导致结肠吸收水的程度过高,进一步硬化了粪便。 开始时通常是急性问题,但随后可以发展为:

  • 排便疼痛,导致了非自主以及后来主动学会收缩括约肌,以避免排便不适

  • 排便次数之间的延迟,导致了直肠中残留粪便量的增加

  • 直肠粪便负荷的进一步增加以及抑制便意策略的有效强化

  • 随着大便延迟潴留逐渐增加,疼痛和恐惧也随之增加,从而甚至更加痛苦

  • 最终,当大便刺激直肠收缩而内部括约肌暂时放松时,伴随着较软大便绕过残留的硬便排出,发生充溢性大便失禁。

便秘的发生似乎有家族聚集性,近一半的重症便秘者有家族史。[12]

虽然 90% 至 95% 儿童便秘的病因是功能性的,但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器质性原因。[1] 在一组小规模但容易治疗的便秘儿童亚组中,已经发现造成排便疼痛的肛周 A 型链球菌感染是导致便秘的一个强促发因素。[13] 有些食物不耐受(特别是牛奶)病例可导致嗜酸性直肠炎和随后的排便不适,造成便秘。[14][15][16] 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和肛门外伤也可造成排便疼痛并导致便秘。意外直接的肛门外伤是不常见的,对于存在任何肛门外伤的证据需怀疑是儿童性虐待。[17] 拒绝排便也可能是复杂的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例如自闭症中的交流障碍。[2] 此外,还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与便秘相关。[3] 不常见的便秘原因包括那些在生命最初几周出现的异常,例如先天性巨结肠或直肠肛门畸形。 脊髓异常包括脊髓拴系可导致便秘,通常出现在幼童时期。 这些病例中也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

过度从意志上抑制粪便和大便失禁的痛苦本质,会导致心理分裂并会否认症状或其重要性。

病理生理学

排便疼痛可导致粪便潴留。 如同其他无法有效排空(即,膀胱梗阻、先天性阻塞性幽门狭窄)的中空器官,持久便秘儿童的直肠及其肌层相当肥厚。 这反过来又导致直肠容纳能力越来越大(巨直肠),直到粪便太大以至于不能通过肛管,造成连续的充溢性大便失禁,以避免肠梗阻。 便失禁的社会和心理后果加剧了这个问题。 潴留的粪块似乎在不断地非推进式移动。 这往往会使粪便形成一个难以通过,更容易潴留的粪球。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恐惧和粪便潴留之间的恶性循环。 此外,结肠推进功能不佳造成的慢传输性便秘和通常由异常的骨盆底部肌肉协调造成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可促成症状形成。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