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阴茎异常勃起和许多其他疾病相关,同时还有可能合并不同的临床表现。[1][3][4]流行病学研究依然难以给出解释,阴茎异常勃起的估计人口风险,从发病率或患病率来看,基本上是未知的。[2]数据显示阴茎异常勃起的发病率约在每年每10万人中有0.5-1.0人(首次发病人口数量)。[5][6][7]然而,这些研究都有可能低估了阴茎异常勃起的真实患病率,因为过去的研究只纳入了勃起时间较长且需要医学干预治疗的患者。[1][2]

特殊人群(合并神经疾病、血液学异常、恶性肿瘤的患者)是阴茎异常勃起的高发病风险人群。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一生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概率为29%-42%。[8][9]美国有超过 7 万人患有镰状细胞病,世界范围内有高达 2000 万到 2500 万人患此病。[10]镰状细胞贫血病是儿童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最常见病因,约占63%,并且是发生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首要原因,约占成人发病病因的23%。[11][9]在2008年,一项研究对39例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随访,并评估其发生勃起功能障碍情况。在所有受访患者中,有73%的患者承认发生过间歇性阴茎异常勃起,然而只有5%的人被告知阴茎异常勃起是镰状细胞贫血病的一种并发症。[12][13]医学界和公众需要加强对阴茎异常勃起的觉察,需要针对该病对他们加强教育。[4]尽管缺乏充足的证据,但是用血管活性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仍有可能引起阴茎异常勃起,而且在美国,这样的治疗方式占有很高的比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