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PA患者的预后取决于脏器受累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生存率与同年龄健康人相似。 EGPA的生存率比其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高,发表的文献中5年生存率为68%至100%。[14][15] 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 (CNS) 受累带来的风险可能最大。
该评分系统对EGPA血管炎患者的预后进行推测。 具备以下五因素中任何一项均导致死亡率及结局恶化。
蛋白尿大于1g/24小时
血清肌酐大于大于140微摩尔/升(1.58毫克/分升)
胃肠道受累
心肌病
累及 CNS
五因素均不存在时 (FFS=0),五年死亡率为 11.9%。死亡率随着这五因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存在至少两个因素时 (FFS≥2),死亡率增加至 49.95%。[35] 该评分系统对判断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的预后亦有作用。
最近,发表了修订后的2009年版FFS。[36] 原始队列共有 342 名患者,制定了初始的 FFS,此后该队列扩展至 1108 名患者,纳入了 EGPA(230 名)、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之前被称为韦格纳肉芽肿)(311 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218 名)或结节性多动脉炎(349 名)患者。更新的 FFS 有 4 项不良预后因素 (-1):
年龄>65 岁
心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胃肠道受累
以及一项有利预后因素 (+1):
耳、鼻、喉受累。
新评分系统尚未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进行过评估。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