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

一名 34 岁女性因新发右下肢无力就诊,有控制不良的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病史 2 年。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单神经炎。

其他表现

所有EGPA患者均存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哮喘。 哮喘一般成年起病,早于血管炎出现数年发病。 在10%的患者中,哮喘可于血管炎后出现。 其他临床表现可以分为3组:嗜酸粒细胞浸润相关,例如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肉芽肿性炎相关,例如肺结节;血管炎相关症状,例如多发单神经炎。 任何脏器均可能受累,但倾向于累及耳鼻喉(75%)和神经系统(75%)。 心脏受累不常见,但为致病及致死的主要原因。 存在活跃的血管炎表现的患者中,75%可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但在没有症状的患者中,发生率可低至10%。[4][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