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诊断依靠于病史和体格检查。4 个典型特征为疼痛、关节杂音、咀嚼肌压痛和下颌功能受限。[1]患者可表现为其中一个特征或同时表现几个特征。

病史

应向所有患者询问疼痛部位、发作、持续时间和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关节杂音要区分撞击和摩擦音;机能异常的习惯如咬指甲癖或磨牙症;以及紧张压力、抑郁、焦虑和炎性关节病的病史。[14][15][16]

患者可能主诉在使用下颌时会疼痛,下颌铰锁,或咬合不适。肌筋膜疼痛和功能紊乱的患者主诉包括周期性疼痛以及可能由夜磨牙引起的牙疼。疼痛是最重要的特点,如果疼痛与下颌运动无关就很可能不是由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引起的。

关节内紊乱的患者常见的主诉为持续性疼痛并且在下颌运动时加重。[1]这些患者有关节弹响的症状并且也可有关节铰锁的症状。

骨关节病患者通常是老年人。这些患者主诉的关节弹响被定义为摩擦音。[1]

体格检查

检查耳屏前区域时有无触痛。嘱患者做开口及闭口运动,此时示指应轻轻按压耳屏前区域以触诊关节的弹响或摩擦音。可放置听诊器于该区域以便听及弹响。应在患者张口和闭口时评估下颌。应观察患者是否有下颌偏斜或不稳。这些症状常见于关节内紊乱。还应该观察患者口内牙齿是否有磨损,这通常是夜磨牙的表现。[1]

检查

诊断性检查不是必须的。如果条件允许,有摩擦音的患者应拍摄曲面断层片(包括下颌髁突)。有时可看到髁突骨质的退行性变,这提示骨关节炎。无法拍摄曲面断层时,超声也可用于诊断。阳性的超声结果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来证实。超声的一个缺点是关节盘的侧移位及后移位均不可见。[17]MRI 可用于评估椎间盘形态和内部紊乱。一项研究发现,钆增强磁共振成像 (Gd-MRI) 检测到 80% 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征象。[18]这项研究表明,Gd-MRI 可能被用来作为一种诊断颞下颌关节关节炎的辅助工具。[18]如果临床上怀疑患者患有系统性炎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应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来确诊或除外某疾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