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与该病相关的最常见病毒是一组肠病毒——柯萨奇病毒。其中又以柯萨奇 A16 感染最为常见,但也可发生 A4-A7、A9 和 A10 感染。[1][2][3][4][5][6] 肠病毒 71 (EV71) 也可引起此疾病,但通常症状更为严重。[1][2][3][4][5][6][7][8][9][10][11] 然而,EV71 感染在美国和欧洲并不常见。该肠病毒为二十面体的无包膜病毒,直径约为 30 nm。基因组由单链线性 RNA 分子组成。肠病毒可抵抗脂溶剂,对 pH 和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广。病毒在温度>50°C (>122°F) 时可被灭活,但在冷冻温度时仍具有感染性。

病理生理学

当易感人群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鼻腔和咽喉分泌物、唾液、水疱液、粪便等,暴露于病毒时,可发生感染。病毒可在粪便中存活长达 1 个月。接触后,病毒 24 小时内播散至局部淋巴结,随后很快发生病毒血症,并传播至口腔黏膜和皮肤,引起水疱疹。潜伏期为 4-7 日;但也可能有 3-4 日前驱期。口腔病变 1 周内愈合,手足病变最长可持续 10 日。[1][2][3][4][5][6][7][8][9]

分类

病毒分类

手足口病是由某些肠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 A16 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但 A4-A7、A9 和 A10 感染也可引起手足口病。[1][2][3][4][5][6]

肠病毒 71 (EV71) 也可引起此疾病,但通常症状更为严重。[1][2][3][4][5][6][7][8][9][10][11][12]

肠病毒属于小 RNA 病毒科,该病毒属还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 型和 B 型)和埃可病毒。病毒主分类中尚未收录近期发现的肠病毒,但这些病毒已有编号(即,血清型 68 至 7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