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分类

目前已普遍发现颈椎病(影像学退行性改变的颈椎)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颈部疼痛同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并无相关性。[8][11] 部分研究证据证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同颈部疼痛存在一定相关性。[9] 在荷兰的一项研究中,男性人群存在此种相关性,而女性则不明显。[8] 无明显神经症状的颈部疼痛的病因不明确,但其是医疗花费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一项主要原因。[1]

挥鞭伤

挥鞭样损伤常发生于机动车辆追尾的碰撞事故。 由于颈部挥鞭样运动造成的颈部损伤机制并不明确,但推测其可能机制为由于追尾造成颈部产生加速的过屈过伸运动而导致颈部韧带和肌肉损伤。[7][12][13] 挥鞭样损伤是一种损伤机制,包括对颈部的加速-减速的损伤力量。

颈部疼痛的其他原因

肌肉骨骼性疾病(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 骨折:创伤,严重骨质疏松。

  • 脱位:创伤性。

  • 斜颈:病因不明。

  • 颈部痉挛

  • 骨性关节炎:颈椎关节退行性改变。

  • 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过早的破坏和退变。

  •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任何原因造成的慢性颈部疼痛。 疼痛可累及头部、颈部、肩部和腰背部,无神经支配区分布特点且会反复发作。 对于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查体并无明显特点。 查体需排除神经根性和脊髓性颈椎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颈部疼痛。重度左斜颈患者(注意右胸锁乳突肌肥厚)[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重度左斜颈患者(注意右胸锁乳突肌肥厚)由David B. Sommer, MD, MPH收集 [Citation ends].

神经性疾病

  • 神经根性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造成。

  • 脊髓性颈椎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的进展共同造成。颈椎MRI检查。 矢状位T1加权像和SE可显示C5-C6中心性椎间盘突压迫硬膜囊[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颈椎MRI检查。 矢状位T1加权像和SE可显示C5-C6中心性椎间盘突压迫硬膜囊BMJ Case Reports 2009; doi:10.1136/bcr.07.2008.0573. Copyright © 2011 by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Citation ends].颈椎MRI检查。 轴位MRI可显示C5-C6椎间盘突压迫前方硬膜囊[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颈椎MRI检查。 轴位MRI可显示C5-C6椎间盘突压迫前方硬膜囊BMJ Case Reports 2009; doi:10.1136/bcr.07.2008.0573. Copyright © 2011 by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Citation ends].

肿瘤性

  • 原发性骨肿瘤罕见。 一项研究显示,在所有肿瘤中,原发性骨肿瘤仅占0.4%;原发性颈椎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6.3%(占所有肿瘤的0.025%)。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浆细胞瘤、脊索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4]

  • 颈椎转移性肿瘤(8%-20%明确为转移性)同脊柱其他部位转移性肿瘤(30%至70%)相比并不常见。 最常发生颈椎转移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14]

感染因素

  • 骨髓炎或硬膜外脓肿:大部分患者有潜在疾病(糖尿病,酗酒,艾滋病),脊柱异常或脊柱外界干预(创伤,手术,药物注射)或系统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泌尿系感染,败血症)。[15]

  • 脑膜炎和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是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一类感染疾病。 此疾病通常并不会危及生命安全。 但细菌性脑膜炎通常较严重且会危及生命。其明确诊断非常重要,需静脉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脑炎的临床表现除了脑膜炎的体征和症状外,还表现为颅脑功能的丧失。[16]

  • 带状疱疹:大部分患者会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局限于受累的皮区。疼痛症状可能会先于皮疹出现。皮疹的特点为具有红色基底的水疱,之后出现结痂。疱疹后神经痛在老年人中更常见,80% 到 85% 的病例出现在 50 岁以上的人群中。[17]左侧D8神经皮节分布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左侧D8神经皮节分布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BMJ Case Reports 2009; doi:10.1136/bcr.2006.114116.Copyright © 2011 by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Citation end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