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60 岁、男性、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使用阿片类药物、心房颤动、卒中和脑干病变。

失眠,尤其是睡眠维持困难性失眠

男性中睡眠维持困难性失眠(不能保持睡眠或半夜醒来难以再入睡)在OSA(49%)中比CSA中(79%)更少见。[28]

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

睡眠剥夺的另一表现

床伴观察到睡眠中出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停止或鼾声

床伴观察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停止;打鼾十分常见。

短暂呼吸困难导致觉醒或入睡困难

通过询问病史可以确定。

起床后头痛

常见主诉。

主诉睡眠不解乏和/或白天困倦

多数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主诉睡眠不解乏(醒后疲劳,夜间频繁觉醒,夜间憋醒)和/或白天困倦(尤其是在进行单一或枯燥活动时容易入睡,如阅读、看电视)。

极端情况下,检查时能看到患者入睡,或主诉开车时难以保持清醒。 这些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应该劝其避免开车,并尽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清醒时周期性呼吸

一些患者在体格检查中清醒状态下即出现周期性呼吸。 特点是呼吸频率和深度周期性增强与周期性减弱交替出现。 在潜在心衰患者中更容易发生,是出现CSA-CSB的标志。[5]

其他诊断因素

异常心律或出现第三、第四心音

表明存在CHF。

神经系统检查局灶异常

体格检查提示皮层或皮层下病变,如颅内神经。

神经肌肉无力

体格检查发现肌力下降可能意味着潜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外周神经疾病、肌肉疾病,可导致呼吸肌抑制和睡眠通气不足。

内分泌疾病病史

肢端肥大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均可出现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危险因素

CHF

31%到37%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45%)的患者和29%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正常射血分数(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14][15] 中枢性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心衰预后不良。[6][16][17]

卒中

在卒中者患病率在10%到28%之间。[1][8][9][10]

见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呼吸中枢受累的卒中患者,也可单独见于局部解剖部位卒中者。[9][10]

同时合并卒中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卒中合并夜间低二氧化碳血症的患者发生率更高。[9]

肾功能衰竭

肾脏疾病终末期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接近50%,多数综述报道发生中枢性呼吸暂停的比例很高。[18][19]

可能的病生理机制包括尿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肌肉的直接作用以及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通气控制不稳定导致的低CO2分压。

透析后睡眠呼吸暂停并未得到改善。

男性

普通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男性远比女性更易出现CSA,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0.04(95%CI0-0.05)。[20]

另一项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中男性发生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的比值比为3.50(95%CI1.39-8.84)。[21]

在处于较低海拔时,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中枢性事件,[22] 相比女性,男性在受到较弱的低压和/或低氧刺激时即可发生中枢性呼事件。

心房颤动

一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是CSA的危险因素,其预测风险的比值比为4.13(95%CI1.53-11.14)。[21] 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在CSA患者房颤中患病率也高。[21][23]

年龄≥60岁

老年人中更常见。 这可能是由于更多地合并了其他疾病或睡眠稳定性本身的改变导致了CSA发生率增加。[24]

使用阿片类药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是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在稳定剂量美沙酮使用者中报告的患病率为 24% 至 30%。[11][25]

阿片类药物可通过结合于延髓腹侧的 μ-受体来影响呼吸中枢。

脑干损伤

由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可以导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阿诺德-查瑞畸形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很高。

神经肌肉无力

可能提示中枢或外周神经病变或肌肉疾病导致呼吸肌受累和睡眠中出现低通气。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患者与CSA相关,是由于呼吸中枢化学敏感性增加引起。[26]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患者出现CSA的几率远比想象的高,尽管机制不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