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持续性抑郁症 (PDD) 是包括了持续 2 年及以上的慢性抑郁的各种类型的一类疾病。持续性抑郁症患者的识别应成为心境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一部分。应对出现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的患者进行慢性病程(>2年)评估。由于未使用正确的诊断标准来评估持续性抑郁症的慢性化,该疾病在很大程度上被漏诊或被误诊。常规使用抑郁评定量表很可能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心境障碍的识别。在大众人群中可使用一些评定量表,包括患者健康问卷 (PHQ-9),[24]Beck抑郁量表 (BDI)[25]和抑郁症状快速清单(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QIDS)。[26]

病史

持续性抑郁症是用 DSM-5 诊断标准诊断的。[1]这是一种以慢性病程为特点的抑郁。也就是说,这种障碍已经持续 2 年或更长的时间(儿童/青少年为 1 年或更长)。

持续性抑郁症的症状包括下列的 2 项或更多:

  • 食欲不振或过度饮食

  • 失眠或睡眠过多

  • 精力不足或疲乏

  • 自尊心低

  •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

  • 感到无望。

这种心境障碍不应归因于躯体疾病、药物、过量饮酒或药物滥用。

持续性抑郁症是根据病程标准进行分类的,尽管性别和年龄不是诊断的特定标准,但病程标准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是很有用的:

  • 早发型:在 21 岁之前发作

  • 晚发型:在 21 岁以后发作

  • 具有非典型特征的个体(包括食欲增加、睡眠过多和对被拒绝的敏感性)。

临床医生还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焦虑不安(激动紧张或异常焦躁)、混合特征(同时存在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忧郁特征(包括在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中缺乏快感)、精神病性症状、以及围产期发病(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后 4 周内发病)。

心境恶劣通常混合 重性抑郁发作。该情况之前被称为“双重抑郁”。在 DSM-5 中,PDD 的亚型包括:1)纯粹的心境恶劣(轻度慢性抑郁),在之前2 年内未达到重性抑郁的诊断标准;2) 持续性重性抑郁发作;3)间歇性重性抑郁发作,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4)间歇性重性抑郁发作,目前为不伴重性抑郁 (MDD) 发作。[1]

目前的严重程度应评估为轻度、中度或重度。

除外其他抑郁症

重性抑郁发作定义为在过去 2 周或更长时间内几乎每天出现以下 9 项症状中的 5 项或更多(根据 DSM-5 标准):[1]

  • 抑郁心境

  • 日常活动兴趣下降

  • 睡眠过多或不足

  • 食欲/体重改变(饮食过多或食欲减退)

  • 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

  • 疲劳/精力不足

  • 毫无价值或不适切的内疚的感觉

  • 注意力不集中

  • 自杀观念

持续性抑郁症个体当前可能达到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或可能表现为未达到重性抑郁诊断标准的轻微的心境恶劣发作。为达到重性抑郁发作(而非持续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持续时间必须少于 2 年。

心境恶劣患者可能会出现与重性抑郁发作相同的抑郁症状,但相对于慢性重性抑郁症患者,不太可能出现睡眠和食欲的改变。

在心境恶劣中,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会超过总病程的50%。如果抑郁症状出现在整个病程,为了鉴别心境恶劣与慢性重性抑郁症,则需要出现不足的症状才能诊断重性抑郁发作(即<5 项 DSM-5 中定义的症状)。

如果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少于50%的病程且达到其他所有类型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则诊断为“抑郁症,其他特定型”。

持续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要求心境愉快的时间持续不超过 2 个月。如果患者达到其他所有类型持续性抑郁症的标准,但心境愉快持续超过 2 个月,则诊断为“抑郁症,其他特定型”。

持续性抑郁症是一种“单相”心境障碍。如果周期性出现情绪高涨,可能诊断为双相情绪障碍。

抑郁评定量表的使用

常规使用抑郁评定量表可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对心境障碍的识别。可在大众人群中使用的评定量表包括:

  • 患者健康问卷-9 (PHQ-9)[24]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

  • Beck抑郁量表 (BDI)[25]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 抑郁症状快速清单 (QIDS)。[26]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QIDS)

评定量表用于评定过去一周的抑郁严重性。尽管它们不是诊断工具,且不是特定用于持续性抑郁症,但有助于心境障碍患者的筛查。如果使用抑郁评定量表来筛查所有患者,很可能会发现 更多的患者患有抑郁。一旦抑郁患者被确诊,使用评定量表进行严重性评估是很有用的。

检查

持续性抑郁症是一项临床诊断。在临床表现显示有必要时,应对潜在的躯体疾病进行检查。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