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对通过针吸活检或活检获得的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显微镜检查,可见有菌丝并伴随有组织损害现象存在,和/或除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颅窦腔样本和尿液之外来自与感染疾病病变一致的临床或影像学异常部位的无菌操作获得的样本进行培养可发现有霉菌。
拟诊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患者需要具有 1 项宿主因素、1 项临床标准和 1 项真菌学标准(见下文)。
疑诊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符合一项宿主因素和一项临床标准但不满足真菌学标准的患者被认为疑诊 IA(见下文)。
宿主因素
有近期与真菌性疾病发作暂时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 天的病史(<500/μL [<0.5 x 10^9/L])。
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除外有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患者)且剂量等效于平均最小剂量为 0.3 mg/kg/天的泼尼松龙并持续 13 周。
在过去 90 天内使用其他可识别的 T 细胞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例如环孢素、TNF-α 阻滞剂、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如阿仑珠单抗)或核苷类似物。
遗传性重度免疫缺陷(例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
临床标准(如果有真菌检测结果,必须与其保持一致,且必须与当前发作暂时相关)
下呼吸道感染(CT 检查结果存在以下 3 种征象中的 1 种)。
伴或不伴晕轮征的稠密的、边界清楚的病灶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早期肺曲霉菌病中的“晕轮”征由 P. Chandrasekar 博士提供;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空气半月征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晚期肺曲霉菌病中的“新月”征由 P. Chandrasekar 博士提供;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空洞。
气管支气管炎:于支气管镜分析中可见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假膜、斑块或焦痂症状。
鼻窦感染(影像学显示有鼻窦炎加以下 3 种体征中的至少 1 种):
急性局限性疼痛(包括放射至眼部的疼痛)
有黑色痂皮的鼻溃疡
疾病从鼻旁窦延伸至骨屏障,包括传播至眼眶。
中枢神经系统 (CNS) 感染(符合以下 2 项体征中的 1 项):
影像学检查显示局灶性损伤
MRI 或 CT 显示脑膜增强
真菌学标准
直接检测(细胞学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或培养)
痰液中的霉菌、BAL 液、支气管刷活检或窦道抽出物可提示:显示有真菌成分则证明有霉菌存在;或存在通过霉菌培养恢复的霉菌
间接检测(抗原或细胞壁成分的检测):
血浆、血清、BAL 液或 CSF 的曲霉菌属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