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是一种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有固定的 P 波/扑动形态,心房率通常>250 次/分。 它与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不同,后者有离散的 P 波,其间有干预性等电位节段。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在机制上是由于微折返或自律性增加导致,心房率一般在 100-250 次/分的范围内。
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典型心房扑动):
逆时针心房扑动伴有心电图扑动波,特征为:
在导联 II、III、aVF 中为负向波
在 V1 导联中为正向波。
顺时针心房扑动(与典型心房扑动相反)伴有心电图扑动波,特征为:
在 II、III、aVF 导联中为正向波
在 V1 导联中为负向波。
非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非典型心房扑动):
不依赖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传导的折返
折返环一般局限于既往心脏手术、消融或特发性原因所致的心房瘢痕
位置决定了消融方法和风险
可能存在多个折返位点
左心房和右心房内都可发生。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