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包括:小于6月的婴儿,母体在晚期妊娠中(孕34周及以后)曾受过感染的新生儿、未接受或不完全接受免疫接种者,与感染病例亲密接触者。某些特定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也大大增加了百日咳传播的机会。

咳嗽

感染后1-2周,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咳嗽。[2][33]CDC: pertussis materials

婴幼儿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窒息、轻度咳嗽及其他呼吸道症状。

吸气时鸡鸣音

它在婴幼儿、青少年和成人患者中并不常见。

处于疾病更晚期(感染后 3-10 周)的患者可能会主诉咳嗽加重,首先是阵发性咳嗽的频率增加,接着是咳嗽持续数周不变,继而是咳嗽频率逐渐减少。[33][29][42]CDC: pertussis materials

流涕

也出现在疾病早期(感染后1-2周)。[33][29]

咳嗽后呕吐

这一症状对于百日咳的诊断敏感度不高,但特异性高达80%。此外,百日咳还常伴有咳嗽后的恶心感。[51]

其他诊断因素

打喷嚏

在疾病早期(感染后1-2周)患者都会出现打喷嚏。[29]

无或仅有低热

绝大多数病例不发热或仅有低热。[2][33]

食欲下降。

多见于婴幼儿。[2]

呼吸暂停

婴幼儿通常会出现窒息,仅有轻度咳嗽。[33][29]

危险因素

<6月龄

常规的疫苗接种使得感染成为一种可防性疾病。但小于6个月的婴儿还不能进行完全免疫接种,因此属高危人群。百日咳疫苗分两次分别在出生后第2个月和第6个月接种。[1][12][15][17][29][30]

疾病严重性易被忽视,因此在婴幼儿中尤要警觉这个疾病。

孕≥34周的孕妇感染百日咳后会将疾病垂直传播给新生儿。

已感染的孕妇或在分娩期感染的产妇会通过垂直传播直接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

对一个免疫力下降的成人,尤其是在前五年强化疫苗还未到接种期

百日咳疫苗抗体会通过母婴传播被动输送给新生儿。[31]但目前尚不明确,这种源于母体的保护是否足够保护新生儿不被感染。

无或不完全的免疫接种

无或不完全的免疫接种会增加接触性疾病的风险。[1][12][15][17][29][30]

学校教师和保健工作者(传染性)

从事教师和医疗保健等的工作者有机会在工作中传播这种疾病。[4]

与感染者(特别是兄弟姐妹)密切接触

与百日咳患者的密切接触是指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的近距离接触(90cm或3英尺以内)。[32]密切接触也包括直接接触有症状患者的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

一项美国研究已将兄弟姐妹确定为主要感染宿主。[25]

与感染患者的家属接触

接触首例病例之后,家人中的易感接触者具有罹患临床疾病的高风险。[1][33]

免疫低下的患者及小于1岁的婴幼儿更易感染,且疾病严重性更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