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幽门肌切开术是确定性治疗方法。

液体复苏

成功管理幽门狭窄患儿最重要的是液体和电解质替换。直至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后才可手术。如果未纠正碱中毒,将会延长术后呼吸动力抑制的风险。重度容量不足患者应在开始液体替换之前进行生理盐水推注。静脉液体替换应以 1.5 倍维持率,用 5% 右旋糖加 0.45% 盐水。静脉用液体在尿排出量充足(1~2 mL/kg/小时)之前不得包含钾。

手术治疗

复苏后,下一步就是幽门肌切开术。该手术涉及幽门肌肉多余黏膜的纵向分割。[1]腹腔镜端口放置。[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腹腔镜端口放置。来自 Jeffrey S. Upperman 博士的著作集;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腹腔镜下幽门切开刀[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腹腔镜下幽门切开刀来自 Jeffrey S. Upperman 博士的著作集;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肌肉分离[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肌肉分离来自 Jeffrey S. Upperman 博士的著作集;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可使用开放性和腹腔镜方法。

微创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首次于 1991 年使用。[49]自那之后,在专科中心就显著偏好使用腹腔镜方法。[50]一个大型回顾性分析表明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技术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4.4% vs 5.6%)。[51]黏膜穿孔率在开放性幽门肌切开术较高(3.6% vs 0.4%),但是腹腔镜方法由于切开不完全导致的翻修幽门肌切开术率较高 (2.2% vs 0%)。[51]在随后针对 2830 例幽门肌切开术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与幽门肌切开不完全增高有统计学相关(分别为 1.16% vs 0.29%)。[52]这一研究未发现两种方法的黏膜穿孔率存在差异。[52]一项研究对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所用的关节切开术刀和 Bovie 电子刀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方法无显著优势或劣势。[53]

一个前瞻性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组入组 100 名患者,结果表明,无论是腹腔镜还是开放性幽门肌切开术均有极低的并发症。[54]证据 A使用腹腔镜法治疗婴儿,可改善术后疼痛控制,并且外观上更美观。[54]在一个大型多中心国际试验中,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比开放性幽门肌切开术有更短的术后恢复时间和更少的镇痛需求。[56]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各研究之间有异质性,但是开放性和腹腔镜方法均安全有效;腹腔镜方法倾向于有时间短相关的效果。[57]在方便实施腹腔镜手术的中心,一般都倾向于使用该方法。

因为大多数幽门狭窄患儿原本健康,因此不存在合并症为基础的亚组患者,没有开放性还是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偏好。

其他治疗

由于结果不理想和并发症风险增加,极少使用阿托品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只有在专科中心和非常特殊情形下才考虑和进行这些治疗(例如,如果婴儿无法执行手术的顽固情况)。

基于能够耐受阿托品进食和超声正常化的检测,口服和/或静脉输入阿托品有效。[58]整体成功率为 85%,而幽门肌切开术为 100%。平均药物治疗住院时间明显更长(13 日vs 5 日)。[59]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非手术管理的失败率为 25%,因此更支持手术治疗。[60]在大多数国家,极少使用非手术治疗,手术为最终治疗手段。

同样,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也极少使用。该程序导致穿孔和不成功扩张的几率高。[6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