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荨麻疹皮损呈环形,中央皮肤正常,未见水疱和靶形损害。 荨麻疹可反复发作,但皮损多在24小时内消退恢复正常,而在EM中从不如此。 荨麻疹每天都会有新发皮疹,而EM在72小时后几乎不会再有新发皮疹。[3] 荨麻疹呈靶样外观而与 EM 极为相似时,被称为多形性荨麻疹。 这种疾病见于儿童且可能具有传染性触发因素。
皮肤划痕症(压力性荨麻疹)在荨麻疹中常见。
组织病理检查能够鉴别炎症浸润类型。
该病是对日光的一种超敏反应,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 皮损既非靶形损害也非黏膜损害。 通常每年复发均在初次光暴露部位。
组织病理检查能够协助鉴别EM。
光试验能够诱发典型皮损。
未发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Id反应表现为围绕软疣小体(中心凹陷的珍珠色丘疹)的环状斑块,能够模拟靶形损害。 仔细检查中心区,见珍珠色丘疹伴中心小凹可协助诊断。 传染性软疣皮损可引起持续性瘙痒,与EM皮损相反。[33]
挑破靶形皮损的中心区皮肤顶端后,可见白色乳酪样物质,而EM中挑破后可见疱液。
皮损呈重度斑片样(非典型靶形损害)融合,导致表皮出现水疱、坏死、脱落,未见典型靶形损害。 受累面积小于10%体表面积。 也可仅累及黏膜部位。 药物诱发也是诊断SJS的一条线索。[2][3][4][5]
SJS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轻度炎症。
皮损呈重度斑片样(非典型靶形损害)融合,导致表皮出现水疱、坏死、脱落,未见典型靶形损害。 受累面积达到或超过30%体表面积,药物诱发及多处黏膜受累是TEN的典型特征。[2][3][4][5]
TEN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轻度炎症。
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轻度炎症。
皮肤病变可能类似 EM。
活检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可协助鉴别 EM。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