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DH 可能的病因包括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VP) 释放过多或者反应增强。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药物:多种药物均能促进AVP 释放或者增加 AVP作用强度,包括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胺碘酮、卡马西平、氯丙嗪、阿米替林、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 和许多化疗药物(例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
肺部疾病:包括肺部感染和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
恶性肿瘤:包括肺、胃肠道或者胃溃疡癌;淋巴瘤;或者肉瘤。
中枢系统 疾病:包括中枢系统感染、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其他刺激 AVP 释放的因素:例如麻醉和术后状态、恶心、呕吐、疼痛和耐力运动。
肾源性不适当抗利尿综合征,或假性 SIADH。这是由肾脏AVP V2 受体获得性突变引起的,突变后受体处于持续活化状态。V2受体活化型突变使得即使在低血清 AVP 水平时,水孔蛋白-2也能 移至肾皮质集合管细胞的顶膜上,介导水的透膜性。[2]
其他已提出但未经证实的机制包括:
精氨酸加压素(AVP 或者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中产生,随后被运送到脑垂体后叶并释放至体循环。
AVP 的分泌由多种机制共同介导。渗透压是 AVP 释放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刺激物,由下丘脑上的渗透压受体介导。而渗透压很大程度上受到血钠水平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只要下降 1% 到 2% 时,就会迅速抑制 AVP 的分泌,从而加速水从肾脏排出。[7]
动脉压降低达10-20%时,作用于左心房和主动脉上的压力感受器,也会刺激 AVP 释放。动脉血压下降后,将降低渗透压调节系统的调定点,从而刺激 AVP 释放。[7]其他促进 AVP 释放的非渗透压刺激因素包括应激、恶心、疼痛和迷走神经刺激。
恶性肿瘤、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某些药物会导致 AVP 释放异常。通常都会伴有渗透压调定点的重新设置,这也是造成 AVP 效应和低钠血症的因素之一。AVP 通过刺激 AVP V2受体发挥效应,该受体位于肾脏主细胞的基底外侧部。这些受体也可能被其他目前尚未发现的抗利尿物质激活。[2]
AVP V2 是 G 蛋白偶联受体,被激活后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进而提高细胞内的 cAMP 水平。[4]升高的 cAMP信号,使含有水孔蛋白-2的囊泡移动至集合管主细胞顶膜,促进集合管水的重吸收。
从而导致尿液浓缩,水的重吸收量超过机体可排出的水量,引起低钠血症。[1]运动相关的低钠血症尤其如此,此时过量的水摄入与压力和疼痛下 AVP 的非渗透压水平相关性释放增多有关。细胞外容量增加,抑制血浆肾素/醛固酮分泌,进一步促进肾脏排钠,加剧低钠血症。[1]
A 型:AVP 释放不受调控。见于大约 30% 的患者。血浆 AVP 水平显著增加,在静脉输入高渗盐水时,其浓度波动与血浆渗透压/血钠水平无关。
B 型:AVP 缓慢释放。见于大约 30% 的患者。血浆 AVP水平 升高不如A型明显。在输入高渗盐时血浆AVP保持稳定,仅在血清钠水平达到正常范围时不适当的分泌增多。
C 型:渗透压调定点重调。见于大约 30% 的患者。在低血钠状态时 AVP 水平低。但在低钠血症被输入的高渗盐纠正至正常之前,AVP 水平不适当的升高。
D 型:假性 SIADH。见于大约 10% 的患者。AVP水平很低或检测不到。低钠状态时AVP低水平,AVP分泌的渗透压调节机制正常。此型为其他机制所致水潴留。比如因肾脏V2受体获得性基因突变所致的肾源性不适当利尿综合征,为肾脏抗利尿激素受体对ADH敏感性增高所致。[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