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阳性家族史、个人CAD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吸烟。

胸痛频率增加

疼痛每日发生或1天发作数次,而不是偶尔。

胸痛程度增加

体力活动诱发胸痛的阈值下降,并可有静息痛。

胸骨后胸痛放射到颌、手臂或颈部

胸骨后压迫感或沉重感向颌、手臂或颈部放射,硝酸酯类药物可减轻或缓解。

呼吸困难

第4心音(S4)

提示缺血导致的心肌松弛能力下降。

其他诊断因素

不典型胸部不适

表现为上腹痛、近来发作的消化不良、胸部刺痛或胸膜炎性胸痛。

常见于妇女、老年人、糖尿病或肾衰竭人群。

发汗

恶心

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可能是心房颤动和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

初始就诊可以表现为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颈动脉杂音

提示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外周脉搏弱

提示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晕厥

第3心音(S3)

提示左心室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

与不良预后相关。

杂音

提示缺血性瓣膜反流。

啰音

提示容量超负荷和左心室功能受损。

危险因素

女性

女性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频率高于男性,并且共病更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7]

CAD个人史

年龄增加

男性≥45岁,女性≥55岁(或无雌激素替代治疗的过早绝经)。[18]

CAD家族史

父母双方或单方有心肌梗死家族史,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均明显增加。父方有早发心肌梗死史(<60岁),其后代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母方无论任何年龄有心肌梗死史均可增加后代的CAD风险。[19]

高血压

Framingham研究显示高血压会增加再梗死的风险和提高冠心病的死亡率。[20]

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是心血管死亡率和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既往无CAD的患者。

未控制的高血压通过增加心脏后负荷和增加心肌耗氧量,能导致和加重心绞痛症状。

与血压正常和接受有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预后较差。[21]

吸烟

吸烟是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的一个强危险因素。[22]

持续吸烟的心绞痛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概率是不吸烟患者的两倍。[23]

糖尿病

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Framingham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再梗死的风险增加50%,且因CAD而引起的长期死亡率大约是非糖尿患者心肌梗死后的两倍。[20]

高脂血症

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CAD风险升高相关。[24][25]

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均证实可增加CAD风险。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也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26]

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可增加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

慢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GFR) 降低与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风险增加相关。[27]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

CRP(一种炎症标志物)升高与CAD风险增加相关,是除血脂外另一种具有预后价值的指标。[28]

纵隔辐射

累及心脏的大剂量纵隔辐射会增加CAD患病风险,还会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升高。[29][30]

肥胖/缺乏运动

尽管肥胖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还不清楚,但肥胖的确对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存在不良影响。[25]这些因素间接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海拔

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发生ACS的年龄较小。同时,此类人群中卒中、高脂血症、C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病率增加。[3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