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55岁女性患者在出院两天后出现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前该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并接受了为期六天的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在应用肝素治疗前,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250 × 10^9/L(250 × 10^3/μl),治疗后下降至80×10^9/ L(80×10^3/μl)。体格检查除左下肢水肿和压痛外无其它阳性发现。

案例#2

女性,65岁,行选择性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0天入康复病房治疗。术后第一天开始予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血栓,随后因确诊肺栓塞,于术后第9天开始接受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转入康复病房时血小板为175×10^9/L(175×10^3/μl),而开始肝素静脉注射治疗时,该患者的血小板为350×10^9/L(350×10^3/μl)。体格检查除了正常的术后改变未见异常。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他表现

HIT很少表现为肾上腺出血性坏死(继发于肾上腺静脉血栓形成)、肝素注射部位的皮肤坏死、中枢神经系统静脉血栓,或在普通肝素静脉推注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30分钟出现的急性全身反应(如发热、寒战、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困难、呼吸心跳骤停)。[5]极少数情况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引发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出现静脉肢体坏疽(由维生素K拮抗剂的不当治疗造成)。[6]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左脚静脉肢体坏疽:(A)背侧;(B)内侧;(C)足底[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左脚静脉肢体坏疽:(A)背侧;(B)内侧;(C)足底Rozati H, Shah SP, Peng YY.心脏手术后下肢坏疽。BMJ 病例报告。2013; doi:10.1136/bcr-2012-008362 [Citation end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