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感染性休克 |
短期 | 低 |
感染性休克常发生在念珠菌血症的早期,无法与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鉴别。表现为低血压、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需立即使用广谱抗真菌药(非氟康唑),移除潜在来源(如血管内导管),脓肿引流,在尿脓毒症时解除泌尿道梗阻。任何念珠菌种均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中性粒细胞减少时较常见。 |
||
眼内炎 |
存在差异 | 中 |
文献报道,念珠菌血症患者眼内炎发生率为0%~45%不等。[56][57] 通常在念珠菌血症时出现,可无症状。脉络膜视网膜炎表现从无症状到失明不等。所有念珠菌血症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眼科常规检查。 视力未受损时,一般抗真菌血症治疗足够,全身治疗需持续4到6周并经常眼科随访。 视力受损时,全身治疗选择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少部分数据使用棘白菌素类),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玻璃体摘除。 |
||
播散部位 |
存在差异 | 中 |
10%~20%病例出现播散。[6] 年发病率估计20例/100000人(美国60000例/年)。[58] 转移部位可能需要引流(如关节或肌脓肿)。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见于念珠菌血症患者或与神经外科手术有关。 骨髓炎可见于念珠菌菌血症患者,是术后并发症,或见于静脉药物注射者。可伴疼痛、发热,需诊断性穿刺确诊。 血源性肾念珠菌病常使念珠菌血症复杂化,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和念珠菌尿。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根据所感染的念珠菌类型及播散部位而定。棘白菌素类在播散部位的使用较少,且其脑脊液(CSF)渗透性差。 皮肤感染表现为局部的或播散性红斑,或斑疹/丘疹。 肝脾浸润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CT表现异常。 |
||
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
存在差异 | 低 |
念珠菌血症的罕见并发症;静脉药物注射者具高风险。患者可能具有自身瓣膜病变、人工瓣膜,与细菌性心内膜炎表现相似。 之前认为仅使用药物(抗真菌药)是不能治愈的,需进行瓣膜置换。 最佳治疗仍是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单独使用抗真菌药在个别自身瓣膜病患者治疗中有效,而对人工瓣膜者的心内膜炎无效。根据引起持续和反复菌血症的念珠菌对药物的反应性,选择效果最强的杀菌药物。这是为数不多的需要联合抗真菌治疗的适应证之一。 |
||
念珠菌性尿脓毒症 |
存在差异 | 低 |
因院内念珠菌尿常见,特别是在ICU且使用导尿管,上行性念珠菌感染却很少见,往往出现在尿路梗阻和肾造口术时。 罕见的可出现肾盂肾炎和真菌球。移除真菌球对控制尿脓毒症至关重要。光滑念珠菌是常见尿路病原体。无症状患者常无需治疗。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