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疾病与健康相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3]

双重角色异装癖

  • 如果患者偶尔穿着异性服装以享受作为异性的短暂经历,但没有更永久的渴望,则可作出诊断。

  • 穿着异性服装时不伴有性兴奋,通过这一点可与恋物性异装癖进行区别。

易性癖

  • 表现为渴望作为异性生活并被接受。通常伴有对自己解剖学性别的不适感。

  • 该渴望应至少持续 2 年,而且不是另一种精神障碍的症状或与任何两性畸形、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有关。

儿童性别焦虑

  • 对出生性别产生持续和强烈的苦恼,并希望成为异性。当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正常感觉出现极大障碍时方可作出诊断。

  • 进入青春期后,不应作出该诊断。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 (DSM-5) [1]

青少年和成人性别焦虑

  • 个人经历的/表现出的性别与出生性别明显不一致,至少持续 6 个月,并至少存在以下 2 种表现:

    • 自己的性别与第一和/或第二性征(或在青少年时,预期的第二性征)明显不一致。

    • 强烈渴望摆脱自己的第一/或第二性征,因为与个人经历的/表现出的性别明显不一致(或在青少年时,渴望阻止预期的第二性征发育)。

    • 强烈渴望异性的第一和/或第二性征。

    • 强烈渴望成为异性(或与出生性别不同的性别)。

    • 强烈渴望被作为异性(或与出生性别不同的性别)对待。

    • 强烈相信自己具有异性(或与出生性别不同的性别)的典型感受和反应。

  • 该疾病伴有非常明显的苦恼表现,或明显损害患者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

  • 存在 2 个特征性标志:

    • 伴有性发育障碍(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 已完成性别转变:患者个体的整个生活已完全转换到理想性别(有或没有合法化的性别变化)并且已接受(或准备接受)至少 1 次变性医疗手术或治疗方案(如常规跨性别激素治疗或性别重置手术以确保患者转换为所希望的性别)。

  • 针对儿童诊断目前还存在单独的标准;但本专论不涵盖儿童性别焦虑。性别焦虑不再属于性功能障碍以及性欲倒错障碍,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为了避免歧视,将术语“性别认同障碍”改为“性别焦虑”。APA: gender dysphoria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