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常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口腔过敏综合征

花粉或乳胶过敏的患者,在接触某些水果、蔬菜以及香料后出现口腔瘙痒和嘴唇、口腔黏膜和上腭的血管性水肿等症状

口咽的血管性水肿;过敏性黑眼圈、鼻腔黏膜苍白潮湿和眼结膜充血

  • 皮肤点刺试验: 风团直径大于盐水对照3mm

食用食物后皮疹发红,发痒症状加重

关节或面部的屈肌和伸肌区域出现红色、隆起的粗糙丘疹和斑块

  • 皮肤点刺试验: 如果风团直径大于盐水对照3mm,则结果为阳性
  • IgE封装的亲水载体聚合物荧光酶免疫测定(CAP-FEIA): 特异性IgE识别和量化
  • 口腔食物激发试验: 如果诱发过程中出现症状或者湿疹在食物激发试验的1~3天内加重,则为阳性

食物蛋白诱发的直肠结肠炎

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婴儿,出现间断性的血丝便和稀便

正常

  • 无: 诊断单独基于病史

婴儿和儿童出现呕吐、脂肪痢和生长迟滞;成人出现腹泻、体重减轻、腹部不适、疲乏、营养缺乏、贫血或骨质疏松症

体重减轻;可有疱疹性皮炎;其余正常

  • IgA-tTG: 滴度高于正常实验室水平
  • IgG-tTG、IgG-DGP、IgA-DGP: 滴度高于正常实验室水平
  • 小肠活检: 绒毛萎缩
  • HLA 分型: HLA-DQ2/DQ8阳性
  • 血常规: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皮肤活检: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及其周围皮肤真皮乳头层上的 IgA 颗粒状沉积。

乳糖(或奶制品)摄入后腹泻、腹痛或胀气

正常

  • 去乳糖饮食和激发试验: 当乳糖去除后症状改善,激发试验时症状重现 更多
  • 乳糖氢呼气试验: 摄入乳糖 60 分钟后呼出的氢含量增加幅度>20 ppm
  • 小肠活检: 乳糖酶活性降低

罕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荨麻疹、口咽的血管性水肿、声音嘶哑、出汗、面色发红、气喘、低血压

荨麻疹、口咽的血管性水肿、声音嘶哑、出汗、面色发红、气喘、低血压

  • 皮肤点刺试验: 如果风团直径大于盐水对照3mm,则结果为阳性 更多
  • IgE封装的亲水载体聚合物荧光酶联免疫法(IgE的CAP-FEIA): 特异性IgE识别和量化
  • 口腔食物激发试验: 如果激发过程中出现症状,则为阳性

在摄入食物以后锻炼45分钟到2小时后出现声音沙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瘙痒、喉咙发紧、气喘、呕吐或心血管衰竭。

荨麻疹、口咽的血管性水肿、声音嘶哑、出汗、面色发红、气喘、低血压

  • 皮肤点刺试验: 如果风团直径大于盐水对照3mm,则结果为阳性 更多
  • IgE封装的亲水载体聚合物荧光酶免疫测定(CAP-FEIA): 特异性IgE识别和量化
  • 口腔食物激发试验之后运动: 如果伴有运动的激发过程中出现症状,则为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婴儿出现生长迟缓、呕吐或食物反流等症状;青少年或儿童有胃灼热、腹痛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成人有食物嵌塞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正常

  • 食管活检: 每高倍镜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数目≥15 更多
  • 皮肤点刺试验: 如果风团直径大于盐水对照3mm,则结果为阳性
  • IgE封装的亲水载体聚合物荧光酶免疫测定(CAP-FEIA): 特异性IgE识别和量化

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

对于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的幼儿,通常会在摄入牛奶或大豆2小时后出现大量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和昏睡的症状,可能会发展为脱水和休克的状态。

囟门凹陷、嗜睡、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迟;非急性表现,检查结果往往正常

  • 无: 诊断单独基于病史

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

含蔗糖的食物或配方奶粉摄入后出现腹泻症状和生长迟滞

生长迟缓

  • 小肠活检: 蔗糖酶和异麦芽糖酶水平降低
  • 蔗糖氢呼气试验: 摄入蔗糖 60 分钟后呼出的氢含量增加幅度>20 ppm 更多

谷氨酸钠(MSG)反应

摄入含MSG的食物后的不同症状

正常

  • 双盲安慰剂对照口服激发试验: 服用安慰剂后没有症状并且食物激发试验后症状重现 更多

酪胺反应

酪胺摄取后偏头痛

正常

  • 双盲安慰剂对照口服激发试验: 服用安慰剂后没有症状并且食物激发试验后症状重现 更多

亚硫酸盐敏感

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哮喘或在食用红酒、干果或其他含亚硫酸盐食物后病情加重的哮喘

正常

  • 双盲安慰剂对照口服激发试验: 服用安慰剂后没有症状并且食物激发试验后症状重现
  • FEV1: 激发试验后 30 分钟内降低幅度>2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