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一旦确诊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明显升高。预防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首要措施就是增加儿童期的高峰骨量,影响因素包括:
基因
营养充足
锻炼
之后,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骨量丢失,维持骨小梁微结构和皮质骨厚度。重要因素包括: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减少酒精摄入
停止抽烟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推荐阿仑膦酸钠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预防脆性骨折药物。依替磷酸钠和利塞膦酸是推荐的替代治疗选择。[28]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不建议将雷洛昔芬作为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药物。仅在双磷酸盐类药物无法耐受或者有禁忌的时候,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才建议将狄诺塞麦作为首选预防药。[29]NICE指南建议接受治疗的女性应保证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摄入。如果不足,应考虑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在美国,FDA建议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30]
双磷酸盐(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复合维生素D、依班膦酸、利塞磷酸、林塞磷酸复合碳酸钙和唑来磷酸)
雌激素(雌激素和/或性激素疗法)
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雷洛昔芬)
甲状旁腺素[PTH(1-34),特立帕肽]
德尼单抗
据报道雌激素疗法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乳腺癌、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31]FDA建议应当使用最低剂量最短疗程的雌激素,并且如果仅仅为了预防骨质疏松使用雌激素或激素疗法的话,应当首先考虑其他非雌激素类药物。[30]
EMA不再建议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因为长期来看该药会增加患有其他癌症的风险。[32]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65岁以上女性常规筛查骨质疏松,这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年纪稍轻但骨折风险高的女性。[33]WHO开发的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包括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及股骨颈处骨密度,用来评估患者骨折风险。FRAX®: WHO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NICE建议如果临床上难以使用骨密度检测仪的话,对于75岁以上患者,不使用仪器也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对于伴有脊髓压迫的骨折应该注意治疗骨质疏松。食物中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减少酒精摄入以及戒烟来避免进一步骨量丢失,保持骨小梁微结构和皮质厚度。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减少疾病相关制动、咳嗽和打喷嚏)。锻炼的价值尚无确证,虽然有些试验认为这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55]药物例如双磷酸盐(阿仑磷酸、利塞膦酸)能够显著降低近50%新发椎体骨折。[50]其他药物包括德尼单抗、甲状旁腺素(特立帕肽)和雷洛昔芬。[1]欧洲药品局(EMA)不再建议使用降钙素来治疗骨质疏松,因为长期来看这会增加患者患有其他癌症的风险。[32]
雌激素疗法能够每年增加2%的骨量,但如果停止的话会在7年快速丢失所增加的骨量。[56]据报道雌激素疗法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乳腺癌、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31]美国FDA建议使用最小剂量最短疗程的雌激素,如果雌激素疗法或者激素疗法仅仅是用来预防骨质疏松,建议首先考虑非雌激素的其他疗法[30]
从双磷酸盐、德尼单抗、甲状旁腺素和雷洛昔芬中选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合适药物,这主要取决于效果、耐受性、安全性和患者长期服用的依从性。虽然减少椎体骨折的能力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应首选能够同时减轻其他部位骨折的药物(尤其是髋部)。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 建议将阿仑膦酸钠用于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的二级预防(并且推荐依替磷酸钠、利塞膦酸和雷洛昔芬作为替代治疗选择)。[51]为了增加依从性,一些患者选择使用每年一次的唑来磷酸。特立帕肽建议用于特定人群预防将来骨折的备选药物。特立帕肽也建议用在已经服用阿仑膦酸钠、利赛磷酸或羟乙二磷酸一年的患者中,作为预防另一个骨折的备选药物。[51]疗法一种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的人单克隆抗体(德尼单抗),也可以作为备选治疗方案。[29]NICE指南建议接受治疗的女性应保证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摄入。如果不足,应考虑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在美国,FDA建议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30]
双磷酸盐(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复合维生素D、依班膦酸、利塞磷酸、林塞磷酸复合碳酸钙和唑来磷酸)
雌激素(雌激素和/或性激素疗法)
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雷洛昔芬)
甲状旁腺素[PTH(1-34),特立帕肽]
德尼单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