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大肠杆菌导致了70%至95%的单纯性感染, 腐生葡萄球菌导致了5%至20%的感染。[7]其他导致单纯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病原体包括肠杆菌科,如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种、肠球菌、B组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柠檬酸杆菌种。

可引起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范围广泛,并且很多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柠檬酸杆菌种、肠杆菌种、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单纯性泌尿系统感染相比,占据较高比例。[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导致单纯性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的一种非常少见的原因。[9]

病理生理学

女性感染最常见的途径是上行感染。可能首先出现阴道定植,然后上行至泌尿道。[10]上行性泌尿系统感染被引起尿道口细菌进入的因素和通过医源性途径放大。膀胱尿液的淤滞损害了膀胱排空所提供的对感染的防御。[11]同时上行感染的力学模型解释了菌尿产生的途径,宿主和细菌因素解释了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变异性。

1型菌毛可能增强细菌的黏附,似乎有助于说明细菌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12]大肠杆菌阴道定植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1型带菌毛的大肠杆菌数量更多。阴道分泌物的碱化(在绝经后发生)导致细菌的结合力增强。相反,通过应用局部雌激素化合物使阴道分泌物的pH酸化,可能减少绝经后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复发。[13]

分类

单纯性或复杂性

单纯性泌尿系统感染包括急性膀胱炎,发生在其他方面健康、无功能性或解剖性尿路异常的非妊娠女性中。

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包括有功能或结构受损患者的感染,其结构、功能损害会降低抗菌治疗的效果。肾脏受累(肾盂肾炎)或在妊娠期间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也被认为是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或复发性

泌尿系统感染可以是急性或复发性。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引起急性症状,且出现感染的尿液。有些女性可能是偶发或孤立的泌尿系统感染,而其他女性则可能有频繁反复发生的感染。复发性泌尿系统感染定义为12个月内感染次数>3次。

再次感染/细菌持续存在

时间间隔不一致或致病微生物可导致再次感染。

细菌持续存在是指相同微生物的持续感染,通常是因为感染病灶并没有被根除。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